2021/06/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专题

回忆漳浦事件

漳浦县实验小学开展“娃说漳浦红”系列活动

1937年3月,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致信闽粤边特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的方针政策,同意特委向驻漳州的国民党粤军157师建议停止内战,实行合作抗日的决定。

根据南委的指示,中共闽粤边特委从4月上旬开始,通过写信、派时任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的何鸣为代表与157师代表谈判等方式,力求达成合作抗日、保卫闽南。经过多次协商和斗争,1937年6月26日,闽粤边特委代表何鸣与157师代表陈浚在漳州九龙饭店,正式签订合作抗日的“六·二六”政治协定,标志着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根据双方签订的“政治协定”,闽南抗日游击队各支队在平和县小溪镇接受点编,改番号为福建省保安独立大队,何鸣任大队长,隶属于157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两党组成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军进攻。157师以此为由催促保安独立大队迅速到漳浦县城集中。7月12日,何鸣率保安独立大队进驻城关孔庙。7月16日上午,157师以集中点名发饷和整训为名,通知何鸣及其大队到体育场集合,并在体育场北面制高点埋伏重兵,采取突然袭击的阴谋手段,将集中于体育场的近千名红军指战员包围缴械,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漳浦事件”。

“漳浦事件”发生后,红军游击队被监禁在县城孔庙内。当夜,卢胜、王胜等一批红三团骨干和战士,分批越墙潜出城关,在下布清泉岩集中。第二天地方党组织在此召开会议,将冲出来的100多名红军指战员重新整编,仍称红三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为参谋长,下编第一连,并建立了党支部。同时,决定由何浚主持闽粤边特委的工作。新组建的红三团在地方党组织和老区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恢复元气,发展壮大。1938年2月,闽南红三团3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王胜任参谋长,队伍从龙岩白土出发,开赴苏皖抗日前线。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