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收藏

秋操杯上强军梦

粉彩秋操杯(清)

粉彩秋操杯(清)

⊙谢丽成 文/图

图中这件形似荷花的仿生瓷器,有一个怪异的名字,秋操杯。无论荷花还是仿生瓷,都和秋操搭不上关系,可它为什么叫秋操杯呢?事实上,在它背后,有一段略显尴尬的历史往事。

秋操杯,确实和秋操有关。在古代,军队在秋季进行操练便叫秋操,而在清末,由于新军的日常训练被提上日程,秋操更是成为整个国家的一种军事要务。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腐败不堪,再加上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让中国割地赔款,导致国家积贫积弱、民众灾难深重、民族落后受欺。为了维护统治地位,清政府进行了一些变革,训练新军便是其中重要一项,购买新武器、运用新方法、采用新编制、进行新变革,新军的出现,让国人看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曙光。因此,为了振奋士气、鼓舞精神,清政府于1905年至1908年的四年间,分别在河北河间、河南彰德和安徽太湖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即秋操。秋操杯,便是在军事演习时为表现好的军官和士兵准备的奖品。

这只秋操杯,就像是一朵微微绽放的荷花,在荷花的左侧,有一根呈壶嘴状的荷茎。它长20.5厘米,宽11.7厘米,高7.3厘米。花瓣红中有粉,粉中有白,荷茎浅绿带黑色斑点,形象逼真,气质迷人,令人爱不释手。在荷茎外侧,留有长条状空白,其上以楷书写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的款识,看来,这只秋操杯是1908年安徽太湖边的那场秋操所用。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当时为何人所拥有已经无法考证。

这只秋操杯,“荷茎”中空,内有圆形小孔,一直通向杯底。斟满酒时端起来,对着“荷茎”顶端吮吸,便能喝掉杯中美酒,看来,在制作杯子时,工匠不仅花费了一番功夫,更动了不少心思。也难怪,这毕竟关系着军队的士气和朝廷的颜面。

然而,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像这样的秋操,只是“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给清政府撑场面、装门脸用的,非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光绪帝在位的最后一个年头,在这一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离世,大清帝国也在三年多后寿终正寝,而率先在武昌城发生起义,导致清政府倒闭关张的,正是这支新军。

看来,富国强军,最重要的还是要自立自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立自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让国家富强、民主复兴,因此,秋操杯不仅是纪念杯,也是警示杯,告诫我们要自警自省,促进我们要自立自强。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