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杨宁)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时下,糖尿病已是市民普遍关注的健康问题,由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无糖食品”,看似更能满足糖尿病人口腹之欲,如无糖和低糖的点心饮料,能让米饭部分脱糖的电饭煲等等。吃这些无糖、低糖、少糖食物真的能控制血糖吗?
就此,漳州正兴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给出了解答。所谓的无糖食品,是相对于常规含糖食品而言它不含精制糖,而用甜味剂来代替。“无糖”并不是不影响血糖,只是没有添加单糖,不直接升高血糖。
添加木糖醇或者麦芽糖醇的食品虽然适合糖尿病患者吃,但是一定要严格控制量,不能吃太多。因为,无糖食品大多是以谷薯类(如米、面)和油脂为主料的糕点,本身也是由淀粉做成的食物,消化以后仍然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大量食用还会引起肥胖和血脂紊乱等问题。
所以,无糖食品还是会“升糖”,糖尿病患者对无糖食品也要合理控制摄入量。
什么都“升糖”,那糖尿病人就一点都不能享用美食了吗?也不尽然。医生介绍,首先糖尿病人首选的食物一定是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以及有降糖功效的天然果蔬,但若真想吃点美味解解馋,看懂食物标签,算清热量,避开虚假“低糖坑”,糖尿病人也能大快朵颐。
一看甜味剂。有的虚假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含有白砂糖和葡萄糖,这就不是标准的无糖食品。还有的无糖食品为了提升口感和味道,添加了过多的甜味剂,这样不仅会影响血糖和消化系统,也不利于健康。
二看主要成分。一些虚假的无糖、低糖食品只在糖上做了文章,所含脂肪和甜味剂甚至更多,这些都会增加食物所含热量,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吃完甚至会比吃普通食品更快更高地“升糖”。所以,糖尿病人吃东西不光要看糖,还要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总体含量。整体热量低,才是真适合。
三看其他成分。食物标签里的其他成分也要进行鉴别,比如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就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不仅影响血糖和血脂,长期食用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医生建议,每餐后,为了降低血糖,可以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餐后运动。此时运动,基本可以把已经吸收到肠道的糖通过肌肉组织的摄取消耗掉,保持血糖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