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清
“头关遇到红毛番”这句闽南俗语,出自早时古代戏剧的台词。古时中原王朝的人把境外的匈奴、金国、辽国等均当作“番邦”,把当地人氏当作“番人”,他们的将士被称为“番兵”。由于舞台上的“番兵”经常出现红头发的形象,便被称为“红毛番”。有许多“红毛番”本事十分高强,中原派出的将帅出征时很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打的第一关如果遇到由“红毛番”猛将把守,经常被杀得铩羽而逃而延迟进军路程,于是便惊叹:“头关遇到红毛番!”一些说古书的闽南人在说书时,也经常讲到这种情节引用这句话。“头关遇到红毛番”便由此成为一句闽南俗语,用于说明“坏彩头”(不好的开头),或用于形容万事起头难。
军事家打仗是在实践中磨练的,他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头关遇到红毛番”的事,但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终能克服难关。《水浒传》写到宋江三打祝家庄,第一仗因地形不熟中了埋伏败退下来;第二仗也因调查不够深入仍然失利。他们总结教训,第三仗采取里应外合的方法终于攻破庄园,得胜返回梁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移后的第一仗是湘江之仗,由于敌强我弱,经过六天的血战,虽然冲过封锁线,但损失惨重,全军从8.6万人减员至不足3万人。然而红军将士以坚强的意志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旅程。军事家打仗如此,科学家搞发明创造也是如此。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在实验中遇到无数的“红毛番”挡道,但他无畏于挫折,继续刻苦攻关,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而创造了光明,让世界结束了黑暗。可见,人们要办成什么事,常会遇到“万事起头难”的问题,“头关遇到红毛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转败为胜的信念和攻坚克难的意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