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不是注满一桶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艺术,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双减”政策便是千里之行的起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它以改革形式释放教育教学新动能,缓解社会焦虑,让教育回归公益、让学生回归校园。学校作为“双减”的主阵地,必须聚焦家长所急所需所盼,多措并举,让教育教学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家校齐心,架好沟通之梁
强化家校沟通,促成“协同育人”“协同减负”的合力,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保障。学校一方面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双减”工作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工作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家访、发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做好“双减”政策的解读工作。让一线老师及广大家长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双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营造落实“双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双减”落地,园丁更需勤耕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下的核心任务。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致力于打造高效精品课堂。要求一线老师精心备课,开展高质高效教学,多采用“教学情境创设”“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吃饱喝足”,省下时间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三、藏息相辅,让教育温润人心
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主要任务之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作业设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建立健全作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把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创新作业形式,把握作业育人功能,提高作业质量,做到“基础作业少而精,拓展作业精而活,单元作业活而专”。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作业辅导工作,要求教师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把功夫下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把培优补差加在课后,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三不误。
四、多彩校园,展教育生态清风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公益惠民、家长自愿”的原则下,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一方面开展托管服务,由各班科任老师开展作业辅导,做好答疑解惑、培优补差工作,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开展特色服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由学校或经认定的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到校内组织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多形式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作者系漳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