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教育

山海情:

厦大附中“校园写作”苏区宁化行

厦大附中邬双老师以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热情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现场改诗写诗。

本报讯(詹 佩 文/图)这是一次校园写作的校际交流,一次办学实践的山海协作。11月29日-30日,厦大附中“校园写作”办学特色走进苏区宁化教研活动在福建宁化第一中学举行,宁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宁化一中等单位近百名教师积极参与。

写作课可以怎样呈现?厦大附中教师邬双、廖敏展示了两节风格不同的写作教学观摩课。在《打开诗的翅膀——现代诗欣赏与写作》课上,邬双老师以激发学生诗歌创作热情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借助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现场改诗写诗,风趣诗意,激情四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诗歌创作的积极性,感受诗歌的别样魅力。而在《停电的那一瞬间,我想到了——》课上,廖敏老师则立足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从常见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如何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细节,构建有效学习支架与思考路径,巧妙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两位教师的写作课,热情与冷静碰撞,感性与理性兼具,旨在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高度评价。

“校园写作”为何在厦大附中蔚然成风?厦大附中教师高良连做了《厦大附中校园写作驱动策略》专题讲座,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她在指导学生写作、发表学生文章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内容详实,经验丰富,展现了厦大附中浓郁的写作氛围以及“校园写作”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与会同行们的高度赞赏。

厦大附中地处闽南,滨海临风;宁化一中地处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苏区。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两校学生以“闽南/闽西风物”为话题进行了同题写作,厦大附中教师孙倩对写作情况进行了细致点评,认为两校学生的写作颇具地方色彩,质朴动人。宁化一中教师王富云做了《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比较》讲座,分享了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予人启发和思考。

围绕“校园写作及写作教学”,两地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在谈及厦大附中“校园写作,润泽生命”这一办学特色时,姚跃林校长说,重视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的养成,将写作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是厦大附中建校之初就确定下来了的。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出版个人作品集9部,公开发表作品1500余篇,包括《萌芽》《美文》《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散文诗》《作文通讯》《闽南日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先后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梁衡作文奖、汪曾祺散文奖、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奖等。姚跃林校长说:“我希望写作是厦大附中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热爱写作,擅于写作,从写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