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专版

垃圾分类一小步 保护环境一大步

​——漳州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述

垃圾屋设施

餐厨垃圾收运

芝山街道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上线仪式

步文街道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宣讲团

碧湖街道评选垃圾分类先进集体

漳州市厨余垃圾预处理中心建成

芝山街道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

市垃分办每月召开垃圾分类调度会议

漳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体验基地

进小区

进课堂

上街道

自2018年3月,漳州市在龙文区拉开垃圾分类试点的序幕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2019年芗城区、漳州高新区加入试点行列,2020年实现芗城区、龙文区、漳州高新区全面覆盖,再到2021年龙海、长泰撤县设区,同步纳入主城区实施范围。目前,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对象已拓展至652个生活小区、507个公共机构、82个公共场所。

如今“随手扔”变“随手分”,垃圾分类已悄然融入漳州市民的生活中。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被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城管局作为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市垃分办的作用,总揽协调调度,强化指导检查,完善设施配套,围绕国家、省、市考核指标,继续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自上而下 健全机制建设

为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纵深开展和落地见效,市垃分办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统筹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从上至下凝聚合力,推进漳州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扩面再上新台阶。

目前我市已出台《漳州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并配套推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实现执法有据;同时建立调度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生活垃圾分类月度调度会议,由市直部分单位、各区分管领导、垃分办主要领导、各街镇分管领导在会上交流经验问题,协调推进工作实施;实施通报制度,出具实施通报,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启动督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督办人员深入街道、社区、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采集问题清单,结合检查事项,开具督办单,目前已下发45份,督促整改落实;自2021年7月起还委托第三方对五区17个街道(镇)开展考评,并将结果纳入政府绩效、物业管理信用评价……一场垃圾分类大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从“投”到尾 完善设施配套

走进悦景豪庭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垃圾分类生态流转屋。每天都要“吃掉”居民产生的厨余、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垃圾。“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垃圾投放裸露、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问题,还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醒目的标识更有助于我们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小区居民王女士说道。

据市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生活垃圾生态流转屋设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投放口,内设日光灯、紫外线灯、蚊蝇灯、温感消防喷淋系统、新风系统和除臭系统,外置人性化考虑的专用洗手池、夜景轮廓灯,集防臭、防晒、防雨、防火、防污、防虫、消毒等功能于一体。生活垃圾生态流转屋不仅方便市民使用,还有利于垃圾直运收集工作,目前全市已有近800座垃圾屋投入使用。

前期的垃圾投放问题得到解决,后期的收运处理也不能忽视。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通过完善运输路线设计,开展垃圾分类运输,实现垃圾收运日产日清,同时推进东西南北四座生活垃圾流转中心建设(含大件垃圾处理厂),其中北部、西部流转中心已经完工,即将投用,形成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链;终端处置设施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九龙岭餐厨垃圾处理厂、九龙岭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厂以及厨余垃圾预分拣过渡设施建设,完善终端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以点带面 推进示范引领

近年来,市城管局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漳州市龙文区碧湖街道被列入首批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名单,先试先行,探索形成“115”管理运行模式(一个统筹主导、一支专业督导团、构筑五级联动),推行“一站式”服务(培树示范典型、设施全覆盖、探索旧物回收)、“三组宣教套餐(全面宣导+分类引导、驻点督导+科技劝导、上门指导+阵地体验)”,多点赋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全链条治理,打造互动共治新格局,助力漳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前头、树标杆。随后各街道纷纷上门取经,2021年芝山街道接棒续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

2021年6月起,芗城区芝山街道启动智能垃圾分类,搭建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探索“互联网+数字化系统”的管理运营模式,做到垃圾来源可溯、去向有痕、过程全控,为芝山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活力。

“妈妈,我今天分类扔垃圾了,又积了3分呢!”家住芝山街道的陈佳瑜小朋友对妈妈说道。佳瑜妈妈表示:“自从有了这个积分机制,全家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了,小朋友还主动监督我们做好分类。”

为加强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芗城区芝山街道创新建立积分激励机制。垃圾分类督导员介绍:“居民设置积分账户后,只要将垃圾送至垃圾分类点,并正确分类垃圾,就可以得到积分,集齐积分可兑换垃圾袋等物品。有了这个机制,居民的积极性更高,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此外,芝山街道还通过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会和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研究部署和推动各项工作;配备近百名督导员引导市民分类投放垃圾;设置落地宣传栏、上墙宣传栏、楼梯口广告牌、绿化带花草牌及宣传标语;多次开展主题宣传、“六进”、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工作。

由心出发 加强宣传造势

融信澜园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科普驿站,漳州一中碧湖分校的垃圾分类科教基地,万达商业广场内的“垃圾分类知识文化长廊”……如今在全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的身影。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还得益于市、区两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宣传。

近年来,漳州市以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街道社区入户宣传、志愿服务强化宣传等方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阵地式宣传活动。创建漳州市垃圾分类体验基地、主题公园、科普驿站,提高宣传覆盖面;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者队伍,组织垃圾分类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小区、进商户活动,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环保宣传袋等宣传物品、知识读本,为市民补足知识短板,积极倡导文明新时尚,让垃圾分类理念真正走进居民心里。

此外,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举措机制,如设立社区爱心互助驿站,引导社会公众积极捐助家庭闲置物品,促进社区闲置物品的资源化利用,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在龙文区蓝田街道学府社区的爱心互助环保驿站内,居民可将换季衣物及二手玩具、书等闲置物品投放到爱心箱里,由管理人员进行分拣整理、消杀完毕再将成色较好的物品重新上架至爱心驿站,供居民免费领取。

定时定点投放 引领绿色生活

11月

25日上午 8时许,碧湖双玺小区居民吴阿姨提着一袋厨余垃圾朝垃圾投放点走去,桶边的督导员接过后立即开袋检查,确认分类基本正确便将垃圾袋与垃圾分开投放至垃圾桶内。吴阿姨表示:“有督导员在边上一对一教学,垃圾分类的正确率确实提高了不少。”“除了厨余垃圾需要破袋投放外,我们也要求居民将有害垃圾投到小区的集中存放点,鼓励居民将可回收物卖给回收业者。”小区督导员介绍道。

目前碧湖双玺小区共建有垃圾屋3座,其中2座垃圾屋作为定时投放点,早上7:00—9:00,晚上6:30—8:30开放;还有1座垃圾屋作为误时投放点,24小时开放。小区配备4名督导员和3名物业志愿者,在定时投放时间内现场指导分类,时间结束后由物业将分类的垃圾桶推到小区外集结等待环境集团分类收运。其他时间里小区保洁还会每半个小时巡视垃圾屋,将投放到垃圾屋外的垃圾分类处理,同时利用小区监控,找寻投放人进行上门宣导。此外,小区还向居民发放分类厨余桶,提高居民参与定时定点破袋投放的积极性。

“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后,小区每天分出的厨余垃圾重量约100kg左右,定时投放点位做到垃圾不过夜,厨余垃圾产生的味道明显减轻。”碧湖街道工作人员李雅东介绍:“错过投放时间将垃圾扔在垃圾屋外的情况也有大大好转,居民基本都会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至误时点位,目前我们也正在对误时点位的垃圾投放时间进行分析研究,再进一步优化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方便居民投放。”

据悉,为了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行动,11月起,我市共有融都新界、锦绣碧湖、永年公园美学等8个小区被列入首批先行试点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开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新模式。目前各试点小区的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闫 锴

檀香社区 居民上阵当楼长 垃分管理新模式

“有了楼长的引导和监督,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更规范了,环境也更整洁了。”檀香社区居民王女士说道。龙文区景山街道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创新构建“互联网+楼长”“互联网+垃圾分类”等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积极搭建“自治+共治”平台,不断增加居民家园意识。

楼长制是通过社区或业主推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产生大家信赖的楼长,由楼长带领大家开展工作。目前,景山街道共有38位楼栋长,覆盖檀香社区的5个小区38个楼栋。在这38位楼长中,既有热心居民,还有小区党员和物业委员会等。作为各自小区生活的居民,小区楼长对“自家”的事务更加上心,对本楼栋的居民也更加熟悉,在生活垃圾分类劝导中有天然优势,他们与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各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助力。

每天晚上6点至8点,楼长都会在小区垃圾屋旁抽检居民投放的垃圾,居民在投放垃圾后立即扫描垃圾屋上的二维码,楼长当场评价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促进小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提高分类能力,逐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率。此外,平时当社区有事需要协助或入户宣传垃圾分类时,社区管理员也会通过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平台通知到各位楼长,快速部署工作,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景山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楼长需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评价,景山街道智慧城市治理中心“融E治”平台也会对楼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每个月街道都会根据系统后台数据(入户情况、抽检数量、小区推荐等)对楼长表现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楼长授予荣誉证书,切实增强荣誉感,实现各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良性循环。今年制度施行以来,小区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由原来的60%达到90%以上,分类率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小区整体环境也有明显改善。■闫 锴

本版图片均由市城管局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