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桂虹 文 周伟丽 图)“滴滴哒滴滴滴滴哒嘀,滴滴哒滴滴哒嘀哒滴……”近日,笔者在常山开发区中心小学看到,教室内一群孩子在音乐《布谷鸟》轻快的旋律中和着节拍“手舞翻飞”,他们四人一组,两两相对,根据音乐的强弱音用手敲击桌面,在每小节尾音时交替处传递桌上的杯子,现场气氛活泼。这是该校课后服务兴趣课上的一幕。
“孩子们表演的是‘杯子舞’,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组队,表演形式轻松欢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指导老师张淑芬如是说。
据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问卷调研等方式做好宣传,梳理家长诉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反馈动态增设活动的内容。目前,该校开设有音乐、绘画、书法、足球、手工制作等集体“大课堂”活动,有762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把课后服务在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题的基础上,发挥学校‘阵地’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教育局初教科负责人表示。
题图:孩子们在“延时课堂”上表演“杯子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