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立冬已过,木麻黄在海风的吹拂下,依然挺拔、郁郁葱葱。“上世纪50年代,东山是‘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荒凉沙岛。面对肆虐的风沙和贫苦的群众,谷文昌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在“百里木麻黄”现场教学点,杜金文认真地向学员们介绍。
“沙地种新树,难度有多大?”一名学员不解。
“百姓曾形容东山县的风沙,连‘神仙都难治’。谷文昌带领群众开展了8轮大规模植树活动,均以失败告终;他带着林业技术员跋山涉水寻找海防林种;刚种上的木麻黄遭遇倒春寒,20万株仅存活9株。”杜金文说,谷文昌同志仍不放弃,认为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0000株,更加坚定了大家战风沙的信心决心。
望着成片成片的木麻黄,学员们陷入了沉思。杜老师说:“我们常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初心和使命’。回望谷书记当年走过的路,植树、治沙、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情怀便是最生动的示范!”
工作一年多,杜金文每月多次开展现场教学,虽然熟练,但每一回与学员的深入交流,她都会加深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她告诉记者:“谷文昌干部学院有一块石碑,刻着‘忠诚、干净、担当’六个大字。在现场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遍遍地学习、讲解、交流,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六个字的含义。”
谷文昌干部学院共设谷文昌纪念园、百里木麻黄、东山保卫战纪念馆、寡妇村展览馆等多个现场教学点。杜金文介绍,每个点的教学均有侧重,如在谷文昌纪念园,重点讲解谷文昌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惠及百姓、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仁政;在寡妇村展览馆,重点讲述谷文昌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历史,展现谷文昌同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的政治锐气和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
走出教室,让课堂“活起来”。杜金文认为,现场教学具有印象鲜活深刻、自主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优势,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实地实物实景为学员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少学员还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困惑,与教师们探讨谷文昌同志处事方法,进一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报记者 廖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