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不惑的老张最近总感觉自己有些腰膝酸软、精力不济,医生建议他服用六味地黄丸调理。来到药店,老张却为难起来,药架上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各类地黄丸琳琅满目,让他不知道买哪种合适。
地黄丸“家族”庞大,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区分。其实,六味地黄丸是地黄丸“家族”的鼻祖,其他地黄丸均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药味以达到不同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可补肾、滋阴、益精,主治肾之阴精不足证,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在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为君药,填精益髓、滋阴补肾。臣以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双补脾肾,既补肾固精,又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三药相伍,补肝脾肾,即所谓“三阴并补”,熟地黄用量独重,而以滋补肾之阴精为主。佐以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黄之滋腻;牡丹皮清泻相火,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健脾渗湿,配山药补脾而助健运。此三药合用,即所谓“三泻”,泻湿浊而降相火。全方补泻兼施,“三补”配伍“三泻”,以补为主。
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菊花,可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顾名思义,杞菊地黄丸中的“杞菊”即枸杞子和菊花。菊花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因此,杞菊地黄丸较六味地黄丸明目作用更为显著。
归芍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酒白芍,可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适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等症。归芍地黄丸中的“归芍”即当归、酒白芍。两者皆为补血中药,因此,归芍地黄丸较六味地黄丸更为擅长补血养肝。
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盐知母、盐黄柏,可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适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知柏地黄丸中的“知柏”即知母、黄柏。两者皆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这个“火”主要指的是“虚火”。如果您半夜醒来发现浑身是汗(即盗汗),不妨服用知柏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对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基础上,加肉桂、附子而成,它是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需要提醒的是,因制剂工艺不同,各种地黄丸又有“浓缩丸”和“水蜜丸”两种不同的制剂类型,功用相同但服用的方法不同,因此须按照说明书的具体描述选择不同的服用方式和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