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九龙江出海口上的明珠。1300多年来,龙海屹立九龙江潮头,依靠漳州的山山水水,远眺着星辰大海,在时光中静观星河璀璨,波澜壮阔。它曾经经历过沧海桑田留下“海上兵马俑”的火山地质奇观,它也有空山梵呗静的古寺名胜,它曾经培养出开眼看世界的《东西洋考》的作者张燮……在“一城四区”的发展新格局下,龙海更有着万象更新的精气、爱拼会赢的勇气、引领产业升级的底气。
趁着龙海万科广场开业的热度,记者走了一趟龙海,从芗城区出发,以龙海万科广场为圆心,将其周边驱车20分钟可达的几个主要景点走了一遍。
走,一起出发,我们去“扬帆龙海”!
“明代海丝起点”月港
距离龙海万科广场5分钟车程
月港和龙海万科广场仅隔几条路,繁华和古朴交相辉映。月港,亦名月泉港。位于九龙江下游三角洲出海口,今龙海区海澄镇内。明代中后期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被普为“天子之南库”“东南小苏杭”“闽南一大都会”。
明代中后期,月港成为明朝唯一合法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明景泰到天启年间(1450~1627),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200年,它与47个国家与地区有直接商贸往来,从一个民间自由贸易港口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外贸中心。
如今月港保留比较完整的有晏海楼、城隍庙、文庙、萃贤坊四处遗址,临江古街、帆巷古街等几条古街,七个对外商贸码头仅剩容川码头、饷馆码头、溪尾码头依稀可见。
对了,这里还有非常出名的海澄双糕润,很适合游览后“兜”着走。
“城市绿肺”紫云公园
距离龙海万科广场7分钟车程
紫云公园位于石码镇南郊的紫云岩,周边开发完全,已经是一个成型的城市公园。山体绵延起伏,层峦叠嶂;山中林木茂盛,植被丰富,鸟语花香,生态环境良好,紫云岩寺、古林寺深藏于山中。山中有大量古榕树、古松以及形态各异的象形石,还有部分军事遗迹。公园内有灿坤景区、大寨景区、科教景区、观海景区、红滚景区、岳岭景区等六个景区和爱心广场、西游憩园、生肖园、竹林响水、生态科技园、望江亭、镜潭等二十多个景点,还建有羽毛球场、门球场、柔力球场等六个运动场所,是一座以休闲、健身、观景、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小城故事”石码古街
距离龙海万科广场9分钟车程
石码古街位于龙海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石码镇。历史悠久的石码镇原与石狮、涵江并称福建“三大名镇”。
石码古街区包括解放路、九二零路、西湖路等,保留了明清以来的格局,是闽南地区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以“解放”命名的东西南北四条干道集合于老城的中心。石码骑楼大多沿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层数以二至三层为多,且多使用传统的烟炙砖砌成清水壁。骑楼立面装饰相对繁复,保存了许多烟炙红砖柱、木板壁、灰泥装饰等传统技法,临街屋顶则是采用坡屋。现有中山亭、杨氏大夫第、五福禅寺、宛南亭、关帝庙等古迹景点。
当然,石码古街内保留了许多古早味小吃店、小吃摊,有不少拥有传承几代人的手艺,“吃货”们不容错过。
“神秘海底森林”紫泥红树林
距离龙海万科广场18分钟车程
九龙江入海口、龙海区紫泥镇浒茂岛东部的甘文滩涂上,生长着一片面积四千五百多亩的红树林。在这里,人们可看到沧海桑田的奇观:潮来时,仿佛是九龙江上的一片片绿洲;潮退时,又像一片稠密的森林。这片红树林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十分壮观,形成了“海底森林”“水上绿洲”的奇特景象。这里生长的红树林种类有红树科的秋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爵床科的老鼠勒。目前,保护区已成为科研教学基地、良种基地和旅游休闲观光基地。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考察研究、观赏游览。
红树林外围有不少虾池、蟹池,形成了一片片巧妙拼接的“玻璃镜”,与青翠的红树林形成鲜明的对比。周边还有不少餐饮店,主打红树林特产的螃蟹、跳跳鱼等,日落时分在这里吃一餐、碰一杯,很有感觉。
“榜山风格”龙江颂景区
距离龙海万科广场20分钟车程
1963年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无情地在龙海大地肆虐。为了抗旱、保春耕,当时的龙海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投入紧张艰苦的堵江引水抗旱斗争中。在西溪堵江截流时,榜山公社牺牲掉1300亩小麦、秧田,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人们把这种“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的精神,誉为“榜山风格”。随着抗旱斗争的深入开展,涌现出了更多的感人事迹和精神,这些事迹精神在整个九龙江流域推广普及,最终形成轰动全国的“龙江精神”。
龙江颂景区就是为纪念这一事迹而建设的。景区分两部分,一为龙江精神展示馆,收集当年万人千船堵西溪的老照片和视频,展示当年堵江抗旱的历史过程,展示新闻媒体和文艺团体对这个事件的宣传和演绎情况;二为龙江文化生态园,依江而建、因水而生,巧妙利用原有的河滩地、低洼地、堤岸地、瓦窑地,把九龙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与高尚的“龙江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里可以清晰望见对岸的龙文塔、云洞岩等,美好又静谧。
景区内还有不少古砖窑构成了古窑群。这是因为洋西村有300多年烧制砖瓦的历史,古窑也有一百多岁了。这里地处龙江入海口,水质咸淡适中,这样的水质滋养出来的泥土烧制的瓦片不起潮、不易碎裂,坚固耐用,在闽南和台湾很畅销。如今古窑被保护起来,植物为它披上了绿色或黄色的外衣,依旧为游客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