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网事

化解“数字鸿沟”

让“夕阳红”快速适应“朝阳”产业

铁路12306爱心版,给老年人“大字体验”。

老年人网上挂号方便快捷

@焦点网谈

网购日用品、在线跳广场舞、线上购买机票……近年来,老年人衣食住行的消费模式逐渐改变,老年消费需求开始迸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18.7%,总数为2.6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一步一步扩大。

化解“数字鸿沟”,才能让广大“夕阳红”快速适应这样的“朝阳”产业。

当“智慧”融入生活 生活质量也要升级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对数字化产品充满热情。

由于家中老人都不太适应智能设备,李晓琪每周末都会为老人开设“智能课堂”,讲解手机App的使用、电脑软件使用,以及网上挂号、网上购物等。在她的“智能课堂”上,老人都会用笔记本记下知识点,“我的母亲最喜欢学习手机使用了,等她晚上去楼下跳广场舞,就可以再当一次老师,教其他姐妹。”李晓琪说。

不过,一些软件的操作也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麻烦。市民江晨与父母去饭店吃饭,江晨有事到店门外打了一通电话,回来便听到父母抱怨点单太麻烦了。“一定要扫码点单,他们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却提示要先关注公众号,再次扫码才能点单,想加菜就重新扫码。”江晨说,“作为年轻人早已习惯,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点单过程似乎有些繁琐了。”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拉开序幕,网上订票、扫码支付、健康码进出站……诸如此类的操作,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是待解的难题。但当春运被“智慧赋能”,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也随之升级。

今年春节,铁路部门便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方便老人和非智能手机用户等旅客乘车出行,以问题为导向,带着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我父母春节回泉州老家,临时需要改时间,但他们只会网上购票,还没学会网上改签,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引了一下,马上就处理好了。”由于工作繁忙,春节期间无法陪同父母回老家的马思雨放下了心中的忧虑。

智慧医疗还可以更“智慧”

在医疗等生活场景中,老年人运用数字化产品面临很多困难。

“帮我看看这张医保卡,它刷不了。”梁大爷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医保卡咨询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

“好的,办理新的卡,升级一下就可以,您如果是智能手机,也办一个电子医保卡,比较方便。”工作人员答道。“这么麻烦?我不需要。”梁大爷紧紧握着手里发黄的医保卡。

无论工作人员如何耐心劝说,梁大爷仍然坚持用旧的医保卡。“这张卡能用,升级要干嘛?还要我办电子医保卡,我听不懂,也不想用。”梁大爷无奈地对记者说。“我年纪都这么大了,刚搞明白健康码,现在又来个不一样的医保卡。”

智慧医疗系统普及之初,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难题。“手机挂号、网上预约、自助缴费等等都是现在就医的必备步骤,一些医院的智能自助机器屏幕刷新速度却非常快,还没等人搞明白,系统就自动退出。”市民胡一彤说。

但随着老年智能经济的普及,当下老年人面临的“搞不明白”“用不习惯”等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我的母亲快70岁了,之前有小问题,她都会自己去医院排队。”刘嘉对记者说,“今年,她学会自己线上挂号,虽然其他智能流程还是搞不明白,用不习惯,但是已经比以往方便很多了。”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出台了《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少了套路、用了心思、页面更简洁、字体更清晰的“老年版”App,受到老年群体的普遍欢迎。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少专家认为,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在技术层面还存在提升空间,考虑到老年人学习能力下降,应该将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得足够简洁,多增加一键直达功能。同时,要兼顾老年用户的习惯,开发更多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事实上,在老年人最为关心的医疗方面,近年来,我市依托“漳州市卫健委”公众号、漳州通App等入口,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查报告单等21项便民服务,获评“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优秀案例”。着力构建“5G救护车、急救中心、医院”智慧急救体系,实现全市急救资源统筹调配,打造上车即入院的“医疗110模式”,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智慧医疗的推广使用是大趋势,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呢?四川省卫健委推出设立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为老年人保留人工服务窗口、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助老器具等举措。黑龙江省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就医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并对绿色通道基础设置、人员配备、设施设备、服务内容和流程做出具体规定……近年来,已有不少省份完善制度设计,致力于消除老年人就医面临的技术阻碍,畅通老年人就医的绿色通道。

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需要年轻人一起“扶一把”。年轻人对老人的“数字反哺”,在情感上要发挥积极作用。其实,老年人在面对新技术时的心理排斥最需要年轻人鼓励、倾听和陪伴,这是增强老年人的学习意愿的基石,有助于在数字时代建立起更健康、更和谐的代际相处模式,让老年人乐享生活便利。

☉本报记者 王心如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