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文化走廊

联大教授家书中的柔情

闻一多

浦江清

⊙唐宝民 文 弘 艺 供图

闻一多是清华大学教授,“七七事变”以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迁到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闻一多便离开家人,到长沙任教,因局势动荡,1938年2月,当局决定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闻一多也决定随学校前往昆明,2月15日,他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提到了自己离开家时的情形,那种愁肠百转的离愁别绪,读来令人感动不已:“那天动身的时候,他们(指孩子)都睡着了,我想如果不叫醒他们,说我走了,恐怕他们第二天起来,不看见我,心里失望,所以我把他们一一叫醒,跟他说我走了,叫他再睡。但是叫到小弟,话没有说完,喉咙管硬了,说不出来,所以大妹没有叫,实在是不能叫……出了一生的门,现在更不是小孩子,然而一上轿子,我就哭了……四十岁的人,何以这样心软……”

浦江清也是清华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他给远在上海的妻子张企罗写过很多家书,这些家书的内容,大多是讲述自己在联大的生活,但其中也有让人动容的情感交流,比如,他曾在一封信中对妻子谈到了爱情,他这样深情地写道:“人能永久保存理想主义是好的。在爱情里面,彼此以理想主义相鼓励,结婚以后,接触现实问题,彼此不免互相鼓励着现实方面。男的希望女的多注意家务,女的要男的多弄一点钱等等。这样愈来愈庸俗,假如曾有过一段恋爱历史,曾经彼此了解过理想主义,彼此倾佩过,还好。否则,最早就以庸俗开始,更容易互相惹厌。假如结婚以后仍旧能保持一点理想,彼此了解,以理想鼓励,那么是最好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整天与书打交道埋头做学问的教授们,心中也有温情的一面。隔着几十年的光阴,那些浮现在字里行间的温馨话语,仍让我们心生感动。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