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文化走廊

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

——闽南俗语解读之七十九

⊙张亚清

闽南话儿子叫“后生”,妻子叫“某”。闽南俗语“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的原话是“替人做媒人后生无某”。媒人专门给人家介绍对象,自己的儿子却找不到老婆,这不是笑话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媒人家境不好,或其儿子不成才、不成器,或是以说媒为职业的父母光顾自己赚钱而忘记了儿子的婚事,不然凭借媒人那三寸不烂之舌,其儿子怎么会找不到老婆呢?但闽南人运用这句俗语,并不去追究媒人的儿子为什么会找不到老婆,而是用它来形容只光顾别人家的事,却把自家的事荒废了。

有人把“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理解为“只顾大家不顾小家”而大加赞叹,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治水工程任务繁重而紧迫,大禹经过家门听到妻子分娩的呻吟声、儿子的啼哭声都无暇自顾,一心只扑在治水上,这种“只顾大家不顾小家”的精神便成为千古佳谈。也有令人悲叹的。每当读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唐诗时,便会想到“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这句闽南俗语。罗绮(丝绸)是用蚕丝加工而成的,古代的养蚕人大多是穷人,他们虽然养蚕却穿不起丝绸,而那些穿丝绸的人都是有钱人而不是养蚕人,这种现象和“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何其相似。我们在为养蚕人悲叹的同时,也理当赞叹他们那种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由“替人做媒人儿子无妻”,还不禁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于龙海县榜山公社的“龙江精神”。当时的榜山公社在抗旱堵江时,为了保证下游10万亩农田丰收而淹掉自家1300亩良田,由此形成了“榜山风格”,形成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龙江精神”。榜山公社为下游引水“替人做媒人”, 最后自家也丰收办了喜事,更是值得庆贺!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