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玲珑
有时候,想念一种美食,大概是依恋那时的味蕾与心情。比如那次去南平,人们都在挑选当地特产,唯独我一人选中“桃酥”。我对桃酥“情有独钟”,从看上它的那一眼开始。回来后一尝,果然不负我,甚至后悔买少了。桃酥与桃无关,是一种类似于饼干的食品。以干、酥、脆、甜著称,入口有点粗纤维的感觉。我们这儿称之为“杏仁酥”。在我看来,这个称呼的变换应该取决于食材,杏仁做的叫“杏仁酥”,核桃做的才叫“桃酥”。
沉迷烘焙好多年,喜欢尝试各式各样的糕饼制作。于是我又想到了自己动手了。网上搜了一下“桃酥”,果然出现多种版本的做法。细看流程,桃酥制作并不复杂。直觉告诉我:我能行!
按照网上的配方,我私自把玉米油改为猪油。随心所欲才是烘焙的最高境界。猪油做饼干之类更有起酥效果。我把家里的多种干果热炒一遍,压碎后混搭一块。如同我的自信,出炉一尝,相当的成功!就是那种酥得掉渣,吃了就停不下来的感觉。初次尝试不敢做多,两盘12个,瞬间秒光。
第二天,恰好朋友相约聚会,我想随手带点给大家尝尝,这些年,朋友都知道我会做许多好吃的,出门不空手成了习惯。于是趁热打铁。有了昨天的成功,这回更自信。我加大份量再做桃酥饼。还是昨天的配方,因为急于出门,加快速度,很快,一盘盘的出炉了。好不容易冷却,一尝,顿时傻眼:一样的配方,为何今天做出来的是硬邦邦的?莫非油放少了?莫非蛋放少了?莫非——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做烘焙老练了,食料很少用称,都凭直觉。这一次失败的操作让我很头疼。同样的配方为何第一次能做得那么成功?
我不甘心啊!当天晚上再做一盘,还是按原来的配方,只是这次我增加了油和蛋的含量。心想,这回应该错不了,可是,出炉后再试,还是不理想,心里拔凉拔凉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的自信心受到重创,这次的失败真的没道理,到底错在哪个环节?我再次到网上细搜桃酥变硬的原因,终于弄明白,这两次失败的原因是,急于出门的我为了尽快把冬天结冻的猪油融化,我把猪油隔水加热了。热过的油容易被面粉吸收。我为找到失败的原因而欣喜。烘焙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我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而每一次失败原因的发现,都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趁热打铁,我马上动手再做一次,这一次,成功了!
有句话是“一入烘焙深似海”,慢慢地,我发现烘焙的乐趣不在于吃到亲手做的食物,而在于过程。有时忙碌了一天,就想好好做份甜点犒劳家人和自己。送入烤箱的那一刻,眼巴巴地期待“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每次掀开烤箱门,都有种打开山洞发现宝藏的感觉。哇!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啊!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早知道你有这手艺,应该跟你做邻居,楼上楼下,闻香而来,多好。说真的,这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其实,烘焙并非你想象的难,只要用心,一切都不在话下。对待烘焙如同对待生活,需要的只是认真的态度。烘焙增添了我生活的乐趣,同时更是给家人带来了舌尖上的快乐,我乐此不疲。不过,正像有的人说,这就是小资的玩意儿,有钱又有闲,还得有兴致。其实自己烘焙从成本上说,还真是比外面买的贵。不管怎么说自己学做烘焙,家里人吃起来干净、放心,可以花样翻新,又不用任何的添加剂,还是好处多多呀!
南平回来后,一直不间断的做桃酥,直到现在,手艺可以说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