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社会

追溯红色记忆 汲取奋进力量

编者按

90年前,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直至今日,“东征凯歌”依然在漳州上空高扬回旋……4月20日、22日,许多市民观看了红军攻克漳州文献纪录片《东征凯歌》。在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烽火岁月时,你是否感慨万千,又有何所思所想所悟呢?

刘昌华(市干休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

看完《东征凯歌》纪录片,我再次被革命先辈无私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所感动。

从军15年后,我于1984年转业到漳州市干休所工作。市干休所接收安置老红军达16人,其中参加过长征的有5人。童小鹏、洪椰子、秦秀峰、杜伦、陈天才、董有伦、吴行敏、吴金泰……一位位耳熟能详的老红军就是最生动、最直接的典范。虽然我生在和平年代,没有亲身经历红军进漳那一段峥嵘岁月,但在与老红军的朝夕相处中,我感受到老前辈忠诚于党的信仰、坚韧不拔的意志、敬重于事业的态度……他们的经历无法复制,但他们的精神可以代代传承。

光辉历史、丰碑作证。在芝山大院内,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巍然耸立。我很荣幸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的落成。这座纪念碑是我们所老干部童小鹏同志向市委提议建立的。为此,童老和老伴还特意跑了一趟首都,请当年时任东路军政委的聂荣臻元帅为纪念碑亲笔题词“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如今,曾经见证过一代伟人和革命丰功伟绩的芝山红楼、承载着革命精神的纪念碑,已然成为漳州的红色地标,漳州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纪念碑所承载的红色薪火也必将代代传承。

☉记者 王琳雅 整理

刘凡(市留学生同学会青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老红军的后代,我在看完红军攻克漳州文献纪录片《东征凯歌》后,感触很深,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爷爷。我爷爷刘再兴,1921年出生于漳浦县一个小农村。年幼的他因为家庭贫困,仅上了几个月的私塾就辍学务农。时值新民主主义革命刚刚在国内点燃星星之火,中华大地涌现出一批有志青年。革命的春风吹遍全国每一个角落,也吹到了爷爷的家乡,早早地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由赣州转向闽西,挺进漳州。1934年,当时爷爷年仅13岁,他毅然找到在漳创建的闽南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即“红三团”)指导员,申请加入红军队伍。由于年纪太小,他的申请一开始并未被接受。但爷爷态度异常坚定且执着,在指导员房外久久不愿离开,这一等就是三天三夜。他的这份坚定与执着,感动了在场政委,终于如愿成为红军的一员,担任卫生员照顾伤兵。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红军通讯员和侦查员,随后还担任过班长、通讯排长、政治指导员、青年干事等职务。革命之花在爷爷的青春年华里怒放着。

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同居住长大。我深刻地记得,他时常会对我讲述革命岁月的战火纷飞,和身上每一道弹孔伤疤的来历,告诉我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虽年少懵懂,却耳濡目染,浓浓的家国情怀,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时空,我总会默默想起爷爷,在内心重温着老一辈革命者们的故事。作为红军后代,我们不仅要讲好这些故事,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如此才能对得起先辈们抛洒下的革命热血。

☉记者 李润 整理

林碧云(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峥嵘岁月锻造出辉煌历史,不凡的年代铭刻着难忘的回忆。时值纪念红军攻克漳州90周年之际,单位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纪录片《东征凯歌》。重温那段熠熠生辉的红色历史,对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漳州红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进漳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激励漳州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砥砺前行便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与纪念。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一名干部,我们更应该对照革命先烈、先进典型,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在人品上多锤炼,在工作上多奉献。立足岗位,砥砺奋进,充分发挥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记者 王琳雅 整理

郑艳苹(漳州市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4月22日晚,我停下备课和批改试卷的工作,收看了红军攻克漳州文献纪录片《东征凯歌》。看的过程中我心潮澎湃,看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90年前,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这一战,成果丰硕、意义非凡。也正因如此,才使漳州这座古老而特殊的城市与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光流转,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峥嵘岁月时,不禁深深地感到,这其实是红军留给漳州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结合课业向孩子们讲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作为党的儿女,我们不能忘记先烈遗志,要继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弘扬不朽的民族精神,不断用知识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拼搏。

☉记者 李润 整理

蔡钰臻(史志研究者):

近日,我观看了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文献纪录片《东征凯歌》,领略了9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漳州战役,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运筹帷幄、红军战士的一往无前、敌军的全面溃败、漳州人民的欢呼雀跃,无一不震撼着我。作为一名漳州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史志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到,在新的征程上,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漳州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取得的一场大胜,为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刻下了一段光辉历史,也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我更要深入学习发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坚定历史自信。在工作中我应该发挥党史研究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各类宣教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漳州群众了解漳州历史上这重要一战,赓续红色血脉。

☉记者 李立平 整理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