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财经

定存、基金、理财产品,你会选什么?

“买了四只基金已经亏损25%左右,跌太凶了。”市民吴静女士一打开基金投资页面就十分头疼,“这么看来,买基金不如定存稳妥和划算。”

今年来,不少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走势不佳,不少投资者和吴静看法一样,有的甚至打算减仓这些产品,转投定存。

存款利率下调

部分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住户存款总额为102.5万亿元,而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0.86万亿元,同比增加2.5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2万亿元。

为什么最近爱存钱的人多了?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他们选择把资金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不稳定,股市下跌明显,不少人的股票和基金都出现了亏损情况,部分人选择避险,减少这些波动性产品的投资,转而选择定存。

“投资中欧创新未来混合(LOF)基金,封闭了18个月,没想到亏本了3000多元。最近可以取出,打算转出来定存。虽然存款利率有所下调,但有些银行3年期存款年利率仍超过3%,还是不错的。”近来,有郑女士这样想法的人不少。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发现,近期,多数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年利率已下调。工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至3.15%,2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至2.5%,以1万元为例,在工行存款两年所得利息相比原来减少20元。中行起存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至3.15%;2年期存款年利率2.25%。建行5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下调至2.75%;2年期存款年利率2.25%。

此外,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也出现下调,但仍受到不少投资者青睐,部分银行大额存单“一单难求”。上周,工行客服告诉记者,3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35%,手机银行如果显示没有额度就是售罄了,可能过后还会发布。

看好未来走势

不少市民加大投资力度

今年以来,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阶段性下跌,甚至出现“破净”现象,有不少投资者选择减仓,但也有人选择继续持有,甚至加大投资力度。

称自己为理财“小白”的市民肖雅静刚参加工作一年,积蓄不多,不敢尝试风险高的股票,就听朋友建议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以为是稳赚不赔,没想到银行理财产品的盈亏波动是常态。”肖雅静说道。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统计,一季度,存续的理财产品中有2764只跌破净值,占比达到7.38%。截至4月19日,理财公司存续产品中,近1个月净值增长率小于0的产品占比为19.61%,近3个月净值增长率小于0的产品占比高达25.96%。

而在此前沪指“失守”2900点之时,有不少市民选择放弃股票、基金等波动性产品,转投定存,但也有不少市民加仓基金等,认为是“抄底”好时机。市民洪先生看好未来走势,4月25日加仓了兴全合润混合(LOF)和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QDII)。

近日,国新办就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表示,从长期来看,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收益总体上来说要比其他收益高。

■本报记者 王心如

温馨提示>>>

理财要理性

如今,理财产品因其准入门槛低、方便快捷等优点,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的关注。不过,利用网络实施理财类诈骗的违法行为也层出不穷,投资者在选择互联网理财时,在不了解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切勿盲目投资。

业内人士提醒,若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理财投资,应在官方网站等细看理财平台资质,了解其金融背景、投资项目等信息,谨慎选择投资理财模式,并详细了解理财App关联的投资公司,仔细考察其经营范围,特别是其是否具有吸纳资金的资格,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及一些人工推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规的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合理的收益比,超高收益比的理财产品往往是骗子设下的圈套,遇见收益过高的理财产品时要多留心。

■本报记者 王心如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