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闫 锴)近年来,征信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民群众急于“消除不良记录”心理,混淆“征信异议”和“信用修复”的概念,打着“征信修复”的幌子,通过虚假宣传,诱导、代理、组织社会公众反复投诉举报金融机构,借此从中牟利,甚至涉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损害征信系统客观公正,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
为促进我市征信市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建立“征信修复”乱象治理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成立联合行动小组,印发《漳州市“征信修复”乱象治理联合行动方案暨宣传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方案》),并于近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信修复”乱象治理百日专项行动。
本次行动重点整治“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征信铲单”等违法宣传和违法广告;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教唆或代为进行无理申诉;协助信息主体制造虚假证明材料,进行征信投诉;以“征信修复”培训名义,非法收取高额培训费、加盟费等乱象。
据悉,四部门将加强协调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处置、线索移交、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征信修复”广告的监测,依法管控清理各类“征信修复”违法宣传广告和业务;对涉及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涉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伪造公章制作假证明等违法犯罪行为,移交并配合公安部门严肃查处。
此外,《方案》还要求辖内金融机构要全面提升征信合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专项治理和宣传工作,全面梳理,排查征信异议和投诉是否存在代理人或代理机构假借信用修复名义从事“征信修复”的情况;畅通征信异议和投诉渠道,做好业务咨询、解释说明等解答工作,依法合规处理,不得违规修改征信数据。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如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信息主体可以免费向征信机构、信息报送机构或所在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提出异议申请、要求更正,完全无需通过中介花钱去办理。广大群众应警惕“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维权咨询、代理”风险,不要轻易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家庭信息、金融信息等隐私敏感信息提供给他人,拒绝参与编造理由、提供虚假信息、伪造证据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护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