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黄金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 2022年一季度,全国共生产黄金(包括国内原料和进口原料黄金产量)107.435吨,同比增长9.15%;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260.26吨,同比下降9.69%。放眼全球黄金市场,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数据显示,一季度黄金需求总量(不含场外交易)同比增长34%,达到1234吨,是2018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水平。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季度我国黄金产销量可谓是两极分化。与全球黄金市场相比,更是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
3月份价格高企
一季度国内金饰消费水平不高
关于一季度我国黄金产量上升销量降低的原因。中国黄金协会分析,产量方面,2022年一季度我国产金大省山东和河南的黄金生产企业已基本恢复以往年度的正常产能,因此全国黄金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销量方面,受益于消费需求释放,又恰逢春节、元宵节等购物热潮,1-2月黄金首饰消费强劲。但随着3月份黄金价格逼近历史最高点,以及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黄金首饰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一季度整体消费水平被拉低。此外,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多变也支撑了黄金投资需求,一些大型黄金零售商和商业银行的金条销量仍维持一定增长,但金价的高企加重了民间投资者的观望情绪,标准小金条出库量大幅下降,导致金条销量整体下滑。不过,在北京冬奥会纪念币和贺岁纪念币热销的带动下,金币消费反而较上一年同期有所增长。
一季度我市金饰市场销售情况如何?“上季度我们门店的金饰销量整体还好。”据市区新华西路附近的珠宝商铺销售人员小李介绍,一般来说,春节期间整个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量十分之一左右,今年1-2月销售依旧火热。到了3月,虽然金价走高,但受妇女节的带动,再加上不少顾客以换购形式购买首饰,也拉动了其他珠宝的销售,因此一季度金饰市场整体平稳。
避险功能受追捧
投资市场现货成交量企稳回升
再来看看黄金投资市场方面,一季度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下,黄金的避险功能受追捧,现货成交量企稳回升。
据统计,一季度上海黄金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0.96万吨(单边0.48万吨),同比上升2.63%,成交额双边3.69万亿元(单边1.85万亿元),同比上升5.22%;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黄金品种累计成交量双边2.35万吨(单边1.17万吨),同比下降8.25%,成交额双边8.40万亿元(单边4.20万亿元),同比下降6.90%。而期货交易受其他大宗商品板块资金分流影响,成交量有所回落。据统计,一季度国内黄金ETF持仓规模下降,共减持13.45吨。
对于后市,世界黄金协会分析,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动态,投资需求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因为高通胀的加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刺激黄金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全球消费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生活成本危机,这意味着许多人将重新思考其消费行为。虽然黄金消费持续从疫情重创中恢复,但可能会受到生活成本升高和整体经济放缓的双重制约。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类的实物黄金、黄金类资管产品和黄金ETF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投资标的,有利于投资者获取稳健的回报。实物类黄金产品多是场内交易,由于其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适合个人投资者;理财类黄金产品多是将资金池中的少部分投资与黄金价格、黄金指数挂钩,并非持有实物黄金;ETF等交易类黄金产品具备一定的专业门槛,并且有较高的杠杆,不适用于普通投资者。
■本报记者 闫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