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文化走廊

李叔同的“另类”教学方式

⊙唐宝民 文 弘 艺 供图

李叔同

李叔同曾于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不但学习油画,同时也学习钢琴,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1913年,李叔同出任浙江师范学院的音乐教师,他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因而培养出了一批享誉中外的艺术人才。

许多老师对学生特别严厉,学生稍微有一点失误,就会对学生进行训斥、大声责备学生,这样常常会使学生胆战心惊。但李叔同不是这样做的,他从不威胁学生,从不严厉苛责学生,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崇敬,因为他身上拥有着一种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学生见了他,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敬意。因为和他在一起,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学生们面对的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温文尔雅的耐心指导。

李叔同上钢琴课时,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学生几天之后“还课”。 他总是会把新课先弹一遍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课后自己练习,要求学生务必一周后弹熟给他听。学生每星期“还课”的时候,他会认真批改,并在本子上标记“佳”“尚佳”“尚可”等字。

学生们说起“还课”都害怕,因此每逢“还课”的那一天,总是吃不饱,往往在十分钟内解决了吃饭与盥洗,立刻携了弹琴讲义,先到练琴室内抱一下佛脚,然后心中带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走进教室。李叔同先生似乎是不吃饭的,早已悄悄等候在那里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弹琴进程,先生都十分熟悉,他可以在学生一进琴房的时候就立刻把谱子翻到学生学习的那一页。

丰子恺当时就是李叔同的学生,“还课”的时候,丰子恺坐到大风琴旁,悄悄地抽了一口大气,然后就开始弹奏了。李叔同不逼近丰子恺,也不监督丰子恺的手指,而是斜立在离丰子恺几步远的桌旁。但丰子恺却知道老师的眼睛是不绝地斜注着他的手指,因为只要按错一个键,老师就知道,用错了一根手指,老师的头便急速回转看向他,这一看,便表示不通过。李叔同指点乐谱让丰子恺从某处弹起,有时重弹通过了,但有时越是重弹,丰子恺心中就越是慌乱而出现错误,于是这次“还课”便不能通过。李叔同并不责备丰子恺,而是用平和而严肃的语调低声向丰子恺说:“下次再还。”丰子恺便起身离琴、走出教室,再去刻苦练习。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种温和的教学态度,使学生进步很快,因为他们在老师面前,学习的心态是放松的,他们能在内心感知到老师的严格,但并不紧张、害怕。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李叔同培养出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他的嫡传弟子和再传弟子后来都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弟子们也十分感激他,在他去世多年以后,还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无限怀念之情。丰子恺就是这些弟子中的代表人物,成名后的他仍对李叔同毕恭毕敬,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执弟子礼,开口必称吾师或恩师。说没有李叔同的教育,就没有他丰子恺。

李叔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温和的教学方式,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懂得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相待,这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交际原则,这种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给予尊重的基础上的。老师对学生温和相待,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也是莫大的荣幸,李叔同与他的弟子们,为中国音乐教育谱写了一段佳话。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