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发展趋势、博物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等,成为文化媒体热议的一个话题。
据5月13日中国新闻网文化频道报道,作为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的配套活动,“博物馆的力量”高峰对话12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行。中外博物馆领域的专家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展开探讨。
何谓“国际博物馆日”?它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时间就定在每年的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行相关宣传、庆祝活动。
在这次高峰对话中,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说,博物馆是一个强大社会的基石,是一个让观众有无限机会进行彼此沟通、联系、辩论、交流和共同探讨的地方。博物馆为不同思想的交流、不同观点的碰撞提供了平台,并有助于促成紧密共识。而各国博物馆间的合作,更有助于各国民众启迪心灵、开阔视野。
的确,进入博物馆,我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时代、历史的风风雨雨,通过陈列、展出、宣传、丰富的藏品,我们接受文化和文明的熏陶和洗礼。但历来,博物馆的文化藏品、艺术作品,似乎仅仅处在一种凝固的历史之中,过着一种抽象、与世隔绝的生活,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原始联系,让人们似乎遗忘了这些文物曾是人类存在的一种历史文化样式和可能,所以,怎样使博物馆担负起向社会大众宣讲知识、普及文化、回顾历史、传播文明的功能和任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力量,是我们一直面临的文化课题……
2021年,苏州博物馆西馆联合大英博物馆的“罗马:城市与帝国”展开展。截至目前,观展总人次已达45万以上。大英博物馆馆长费舍尔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对全世界博物馆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在这种情况下将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顺利运至苏州展出,正是英中两国博物馆间良好合作的典型案例……
就拿近几年来中国的博物馆经历来说,我们各个城市的博物馆已经从以前的“神秘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博物馆成为中国民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尤其在不断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博物馆更成为民众足不出户在线共享视觉盛宴的精神寄托来源……
受不同时期时起时伏的疫情影响,中国内地不少城市文旅按下了“暂停键”,开启了数字化“云游模式”,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抗疫战“疫”的内容联系起来,或是馆藏国宝“花式战‘疫’”倡导民众科学防控,抑或是“上新文创产品”线上缓解疫情下民众焦虑感……“云游”博物馆,正在成为疫情下中国社会新风尚,“博物馆+”成为战“疫”中的一匹“黑马”,传统文化成为增强民众心理免疫力的一剂精神宽慰。
是的,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尤其处在当下的生活,人类被一些相近的难题和危机所困,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也积累了很多应对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我们的历史和人文之中,需要我们有力地去挖掘、传播、弘扬。博物馆所拥有的深厚的历史、丰富的知识、多样的文化、悠久的文明,就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和价值。面对着时代和历史不同时期的人类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博物馆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这应就是博物馆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