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九版)
三是“一轮投档、一档一投”。平行志愿不是“平行投档”也不是“一档多投”,不管是常规志愿,还是征求志愿,每轮次投档时考生都至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也就是说,不管考生填报几个院校专业组或专业志愿,只要计算机按顺序检索后投档到某个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了,该生的本轮次检索投档就结束了。即使投档后学校按规定将其退档,该生也不能再投档到其本轮次填报的其他志愿,而只能参加本轮次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志愿的投档。
平行志愿所谓的“平行”,也就是说,轮到某考生投档时,依次检索该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各个志愿都是平行且有效的,直到最后一个,并不会因为某个专业组志愿靠后就会“减分”。只要是排名比你低的考生,无论专业志愿填报在哪一个,都不如你的有效,也不会“抢”走你的志愿。因为,只有你先检索投档结束,才能轮到下一名考生。
高校专业录取原则
常规志愿投档结束后,考生档案投到各大高校某个专业组之后,再由高校审核录取,分配专业。福建省普通类本科批投档比例为1:1。比如说某高校某个专业组总计划招生50人,那么就会只投档50人。也就是说,只要是进档考生,一定是有位置可以录取到组内某个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被心仪的专业录取。
高校给进档考生分配专业,当然也不是随机的,会按照学校既定的专业分配规则,依据学生填报的6个专业顺序来进行。有的是分数优先,有的是志愿优先,有的是分数级差等。
分数优先。大多数高校采用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每所院校专业组填报6个专业志愿,分数优先是把所有考生的分数大排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检索。当检索到报考本专业组最高分考生时,看他报的第一专业是否还有空额,如有则录取。
专业优先。有一部分高校采用专业优先录取原则,第一个专业必须能被录取,否则被调剂。
专业优先是把所有考生按照其第一专业分成不同的队列,每个队列的考生都按照分数顺序排队,每个专业根据排队考生的分数顺序依次录取,录满为止。所有考生第一专业都录取完了以后,再把剩余考生按照其第二专业分成不同的队列,每个队列的考生都按照分数顺序排队,每个专业根据排队考生的分数顺序依次录取,录满为止。以此类推……
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在前一个专业与后一个专业之间设置一定的扣减分数。假如某高校规定专业级差为3-2-1-0-0。当检索到某一位600分考生时,看他报的第一专业是否还有空额,如果有,则他的录取结束;如果第一专业已满额,则他的第二专业录取时要先扣去3分再与填第一专业的考生来进行比较,分数高的录取。现在实行大类招生,实行专业级差的学校越来越少了。
因此,对于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同学们在设置6个专业时,也可以适当设置各专业“冲、稳、保”梯度,尽量避免被调剂。
对于采用“志愿优先”及“分数级差”原则来分配专业的高校,一定要详细参考往年各专业的录取情况,慎重填报第一专业志愿。
按照高校的专业分配原则,如果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均无法满足,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会安排到尚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退档。
“梯度志愿”录取原则
“梯度志愿”就是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计算机投档时按“志愿优先、成绩排序、多次投档”原则进行,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梯度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考生的高考志愿是投档的第一要素。
成绩排序原则是投档到第一志愿院校的考生,再按照从高分到低分逐个录取,即录取了投档线内的第一名考生,才开始录取第二名考生,以此类推。录取某一考生时,从前到后逐一检索考生填报的专业,当某一专业有缺额时,考生就被该专业录取。若考生在该院校填报的所有专业都已录取满额(一般投档线内分数较低的考生容易遇到这种情况)但服从调剂,就会调剂到有缺额的某一专业进行录取,若不服从调剂,就只能被第一志愿院校退档,等待后面志愿的录取机会。
多次投档原则是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如果考生的分数不够没有被投档或被一志愿院校退档,会存在两种情况:有可能第二志愿所报的B院校招生计划已满,考生的档案无法再投向B院校,只能寄希望第三志愿未录满,等待第三志愿投档;也有可能B院校招生计划还有缺额,计算机会再次将填报了B院校并且仍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归队、分别排序,然后按从高分到低分次序投档到B院校,这样在同一批次中,未被录取的考生有多次投档机会。
☉本报记者 陈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