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苍翠,碑石矗立。漳州古雷开发区庵兜村西边岭的山坡上,是烈士顾德玉的长眠之地。
7月8日清晨,古雷开发区守护顾德玉烈士墓的村民李汉生,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这里祭拜。这一天,他将和这座守护了68载的烈士墓道别。
“你们回到张家港安葬好烈士后,记得拍一些照片给我,以后我们要多联系,清明节时我们也去烈士家乡祭拜!”当天,李汉生一家,依依不舍地向张家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同志以及烈士亲属挥手致意。至此,李汉生圆满完成父亲交代的使命任务,烈士也终得“返乡”。漳州古雷开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和体谅烈士亲属意愿的基础上,携手江苏省张家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交接”工作。
活动当天,在烈士生前所在单位代表以及军民的共同见证下,以简朴而又庄重的仪式,让烈士忠魂踏上“回家”的路,回到生养他的故土。
“谢谢你们!圆了我们多年寻亲梦。”烈士亲属顾炳华是烈士的侄子,他从小听着叔叔顾德玉的英雄事迹长大。“当年,叔叔顾德玉在结婚的第二天就赶回部队执行任务。不久传来叔叔牺牲的噩耗。叔叔没有后代,父亲便把我过继给叔叔。”顾炳华说,婶婶在世的时候,曾多次尝试寻找叔叔的安葬地,却一直没有线索。如今,总算圆了她多年的遗愿。“感谢漳州、张家港两地所做的服务保障工作,我们会把这份情意带回去,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顾德玉烈士生前为海军厦门水警区巡逻艇大队(原一〇五九支队)1分队531艇枪炮兵。1954年9月19日下午,国民党空军先后出动F—47战斗轰炸机14架次,对锚泊在漳州东山港的我海军巡逻艇大队的3艘巡逻艇轮番轰炸扫射。巡逻艇官兵不畏强敌,迅速组织对空中火力进行还击,最终击落敌机一架、击伤敌机两架。因东山港区狭窄、水浅礁多,海军巡逻艇规避不及,遭敌机攻击后损失惨重,海军一艘巡逻艇被敌机炸沉,12名海军官兵牺牲,29岁的顾德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年轻的生命。
巡逻艇被炸沉,烈士被海水冲散。1954年9月20日,李汉生的父亲李锦发在古雷原下寨码头发现顾德玉烈士遗体,在确认是解放军烈士后,随即同当地部队一起将烈士遗体掩埋在庵兜村西边岭的山岥上。李锦发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是一名为革命奉献青春与热血的老兵。李锦发在世时,平日里只要有空闲,就会去烈士墓前培土、清理杂草、排水。这份祭扫的“工作”,李锦发坚守了22年。
1976年,李锦发年迈患病,身体每况愈下。守护这座烈士墓的任务也移交到他儿子李汉生手中。
父亲走后,李汉生把父亲的嘱托铭记在心,时不时就到西边岭去看看,清理杂草、添土培坟,尽量把墓地打理出个样子。
“战争年代条件艰苦,许多烈属都不知道烈士埋葬哪里。一想到这些,心里就难受。”虽然坚守了40余年,但李汉生仍希望为烈士找到亲人。这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李汉生多年的心愿。
寻根之路任重道远,苦于年代已久,烈士籍贯相距遥遥,多年心愿一直未了。尽管烈士亲人难寻,但每逢清明节,李汉生兄弟四人及儿子、侄儿、侄女等都要到顾德玉烈士墓前祭扫。在李家人心里,早已把这位烈士当成自己的亲人。
2021年7月,在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为烈士寻亲的事有了着落。这一年,李汉生侄儿李荣周写信到江苏省相关部门反映烈士寻亲的信息,顾德玉烈士生前战友也曾一直在努力寻找。去年7月份,江苏省张家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顾德玉烈士亲人寻找烈士的愿望,反馈到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至此,牺牲近70年的烈士,终于找到亲人,找到了“回家”的路。
李汉生很欣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相信自己和父亲一样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说:“一个人从遥远的江苏当兵来到漳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非常敬佩这样的英雄,自己只是做了点平凡的事,也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够铭记烈士,爱国爱乡,珍惜现在的生活。”
据了解,7月9日上午,张家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有关部门为顾德玉烈士举行了安葬仪式,时隔68年烈士终回故乡。顾德玉烈士的两位90岁高龄的战友听说后十分高兴。
忆往昔,革命烈士铮铮铁骨;看今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后,我会继续向村里的后辈们讲述曾经埋于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烈士的事迹,传承先烈革命精神。”李汉生说。
☉本报记者 王琳雅
通 讯 员 戴伟国
陈雪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