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文 杨 靖 画
“这是我和孩子一起努力的结果,请大家爱护环境卫生。”近日,一段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河边绿道捡垃圾的视频走红,清理过的草坪和此前的草坪照片对比,效果十分明显。7月16日,记者联系到视频的拍摄者,也是当事人史德军,他告诉记者,想带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7月17日《成都商报》)
据报道,从早上8点到上午11点,仅三个小时,父子三人就捡了满满当当四“蛇皮口袋”的垃圾。史德军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方面,是希望借此呼吁人们爱护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像自己的父辈那样,给孩子们起好表率、做个榜样。对此,不少网友纷纷点赞,“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娃娃,一定杠杠的”。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主动清理身边的垃圾,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作出自己的奉献。可以说,史德军带着儿子捡垃圾,不仅是在履行自己的主人翁责任,也是在培育、树立孩子们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从家庭教育角度说,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做到躬身示范、以身作则,这才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是一张白纸,关键看父母会给他们涂上什么颜色。故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孩子的行为举止、道德品质等,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甚大甚深。在很多时候,身教甚至比言传更能影响孩子,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带着孩子捡垃圾,家长在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也起了一个文明且有担当的榜样作用。保护环境既需要“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影响一座城市,也需要“大手拉小手”——成长路上一起走,传承社会公民责任,合力建设美丽家园。
可喜的是,像史德军这样带着孩子捡垃圾的家长,并非孤例。曾有媒体报道,一位爸爸带着8岁儿子在周末或节假日出门捡垃圾,为保持孩子对做公益的兴趣和热爱,父子身穿“侠客装”,既保护了环境,又圆了自己和儿子的“侠客梦”。还有一位家长为治孩子的厌学毛病,带孩子去捡垃圾。不管目的何在,都是在践行“垃圾不落地,文明我传递”,在保护环境上,都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