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的世界记忆遗产,成为福建档案工作一张亮眼的名片。目前,福建省各地档案馆收集侨批档案及扫描件共8万多件,其中省档案馆馆藏5万多件,大部分侨批档案是从民间征集而来,而漳州市档案馆馆藏侨批档案原件仅有113件。
2021年10月,我省出台《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侨批档案征集工作。2022年,市档案馆了解到民间收藏人士林宪杉收藏一批侨批档案,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该批具有成套成系列的特点,经过百年流传,至今仍保存较好的原貌,十分珍稀,便与收藏人士达成了征集意向。
“这批档案的部分汇票、支票独具特色,较为珍稀,如汇票中反映的英美烟草公司、亚细亚石油等外资公司漳州经营点信息,暗纹设计反映当时较为先进的防伪功能,印证漳州在当时已经参与国际业务,融入国际化进程。”漳州市档案馆副馆长郑文福介绍道。
据了解,该批档案时间跨度从1928年至1941年,总数222件,是厦门华侨银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留存的珍贵文献史料,也是漳州华侨文化和“海丝”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有力印证漳州的侨乡文化。涉及8个国家和地区与漳州7个市县区的经贸外汇往来,记录了两百多家漳州地区的批局、银庄、侨栈、商号等关键信息,是研究民国时期漳州华侨史、经济史、金融史、邮政史的重要史料,极大地丰富了漳州市档案馆侨批馆藏资源。
“咫尺素笺,纸短情长,侨批中有艰难困苦,有家长里短,更有海外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家国情怀,抢救侨批相关遗存,挖掘侨批历史价值刻不容缓。”郑文福告诉记者,在至今征集的侨批中,有的出自著名侨领之手,有的来自专家学者的回应,而更多产生于平民百姓之间。这一封封家书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从尘封中走出,记录侨胞们期盼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梦想,其内容之丰、范围之广、情感之真,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不失为印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最好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