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读者

共享单车如何好骑又好停?

市区南昌路新增设的入地式实体道钉围栏,让共享单车停放更加有序。

“明明已经骑到停放点,却怎么也落不上锁。”“同样的车别人可以停,我的就停不了。”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共享单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有不少问题随之而来。近期有多位读者向记者反映,在骑车结束将共享单车放到停放点准备停车时,却被提示无法停车。对共享单车停车难的现象,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市民:

定位漂移 共享单车停车难

“骑车十分钟,浪费半小时。”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吐槽说,他在使用共享电单车后,“本来骑共享单车就是图个方便,结果为了找地方停车还得走路绕一圈,人累心更累。”

王先生告诉记者,有次他从江滨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骑了十分钟左右到下洲花园,在停车时发现手机界面显示不在停放点,无法还车,仔细一看,P点竟在两公里外。无奈之下,他只好骑车前往P点,再步行回下洲花园。“没办法,如果不在P点停车,还要被收取调度费。”王先生无奈地说道。

“本来只要两块钱,为了找停车点还多付了两块,不仅走了冤枉路,还增加了骑行费用。”对此,王先生颇感郁闷。王先生“闹心”的骑行体验并非个案,共享单车平台在实行定点停车后,不少用户都遇到过停放难问题。市民江婷婷经常骑共享单车通勤,有几次明明已经骑到停放点,手机定位却显示此处不在停放点,一直提示“你不在停车P点,无法还车”。

不仅是在路边“划线停车”的共享单车难以停放,有市民反映,一些设有停车桩的共享单车也常常出现停车难的问题。

“现在有了电动车,自行车更难停了。”市民康女士的日常出行几乎全部使用达达通的共享自行车,近来她却感受到停车越来越麻烦。康女士告诉记者,达达通的电动车不用“插”进桩内,但有不少市民都将电动车停在桩内,还有一些市民也会将自己的私人电动车或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停在达达通的停车处,让需要进桩的共享自行车无处停放,有时候为了停共享自行车,还要再跑几百米找其他的停车桩。“希望可以增加一些停车桩,有关部门可以规范一下停车秩序。”康女士说道。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确有市民已将共享单车停入了停放点,停放点上也停有同款单车,却依然无法落锁,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将共享单车锁上,一旦遇到多次锁不上车,一些时间紧张的市民只能选择先离开,承受多余的扣费。并且在一些达达通停车桩上,也存在私家电动车“挤占”“包围”停车桩的现象,让市民难以取车停车。

平台:

虚拟电子围栏 定位不精准

本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出现的共享单车,却增添了更多不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记者就此咨询了有关业内人士。

针对用户找不到停车点的情况,漳州一家公共电单车监管平台运营方表示,目前,漳州主城区有哈啰出行、美团、橙车出行、青桔、达达通等9家共享电单车企,投放总量约50000辆,远超过实际所需,过量投放直接导致共享电单车过度占用公共停车空间。

而且,市场上的共享电单车在停车管理方面普遍采用虚拟电子围栏技术,即在卫星地图中划定停车范围,感应到共享电单车进入停车范围后即可还车。据运营方介绍,虚拟电子围栏看似智能,实际定位却不够精准,定位信号常常出现漂移的情况,误差一二十米对于共享电单车停放来说成为常态。

部门:

新增实体围栏 统一挂牌监管

“电子围栏”的设置本来是为了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规范,让用户找车、用车更加方便。但是面对停车难的新困境,除了企业在技术上进一步堵漏,各部门还要在城市治理上做哪些努力,才能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神器”,真正做到既好用又方便呢?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漳州在主城区范围内配套建设公共电单车停放点1006处,覆盖区域东至龙文塔,西至香蕉海,北至北环城路,南至漳州站、荔枝海。同时对城市支路、背街小巷等进行细化,尽可能在每个住宅小区和公交站点都设置停车点,更精准地满足市民日常绿色低碳出行的实际需求,实现公共电单车与城市公交站台无缝对接。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共享单车平台方介绍,站点是经过实地勘测之后确定的,会根据人流量、用户需求量,避开盲道、绿化带以及出入口等地,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和划定。在人流量大、需求较大的区域,站点设置会较为密集,人流量、需求量较少的区域,站点之间间隔会较大。

此外,本次公共电单车监管平台项目借鉴达达通公共电单车入地式道钉形成实体围栏的做法。“道钉实体围栏可精准控制信号覆盖范围,且由于设备直接建设在停车区域,信号更强,能更精准地控制停车范围。”监管平台技术人员表示,实体围栏将更有效规范共享电单车的停放。

关于如何管理共享电单车,有关部门表示,将在主管部门规定的投放总量下,允许符合准入条件的车企,按照指定配额投放共享电单车,对投放数量进行严格管控。其运营后台必须与监管平台进行技术对接,每辆共享电单车都将在监管平台完成车辆电子化注册登记,安装统一标识的车牌或特殊标识牌。

据了解,目前,漳州市公共电单车监管平台已开始试运行,已有10家符合入驻要求的车企完成平台搭建、技术对接等工作。该监管平台主要通过定位地桩、嗅探驿站、人工扫码等科技对各车企进行监测,可实时掌握各车企的车辆投放数、违停超量投放情况、租用量等数据,了解车辆使用动态,及时调度车辆及处置违停乱放现象,有效解决共享电单车超量、违投、无序、乱停乱放等问题。9月以来,漳州交警支队已为全市10家共享单车运营商发放5000块数字化号牌,让共享电动车告别“裸奔”时代。

■本报记者 肖颖婧 文/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