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读者

购物节警惕商品“先涨后降”

■张西流

近几年来,全网“双11”总成交额屡创历史新高。然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虚假宣传等问题,也成为“双11”消费狂欢的“后遗症”。比如,消费者担心的虚假宣传、价格虚标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除了部分商品“先涨价后降价”,一些网店提前上调商品价格,为后续“降价”预留空间,降价后价格比平时还贵,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每到“双11”前夕,市场监管部门或约谈多家大型电商,或发文公开提示,给商家打“预防针”,要求全面梳理网络商品价格,防范“先涨价后降价”,也不得虚构成交量、成交额。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个别网店仍在玩“先涨价后降价”老套路。除了“先涨价后降价”,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笔者呼吁,必须治理商品“先涨价后降价”乱象。有关部门应对“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促销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将电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方便消费者查阅和监督。同时,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再者,平台方要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集中促销期间价格监控机制,利用技术手段预防不法商家涉嫌违法的调价行为。特别是消费者也要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理性消费。只有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网络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通过消费安全得到提升。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