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起来”,乡村“富起来”。自我市全面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特别是今年开展“爱乡爱企促发展 同心同行兴万村”行动以来,漳州高新区坚持“五聚五力”,融合福建福文化“有福同享”的理念,谋划实施“五园六色”,加快打造“中国福见花木廊”,积极探索“兴村”路径,快速掀起共建热潮,促进乡村振兴提质提效,涌现出一批可看可学的乡村振兴典型标杆。
漳州高新区九湖镇的长福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600多年历史的九湖镇长福村作为花卉种植专业村,全村1700多户从事花卉产业相关工作,其中水仙花、多肉植物、仙人掌、虎皮兰和榕树的种植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第二大花卉交易市场,是闻名遐迩的“百花村”。
近日,笔者走进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长福村,寻找强企兴村的致富密码。
按下“美颜键”
让花卉产业更美丽
“目前,百花村花卉交易中心环境得到整治提升,庭院被装扮成‘花园’。”据长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戴宝全介绍,整个花卉交易中心共有商铺1500个,约10万平方米;花卉大棚1000个,约5万平方米;大型苗木基地约300家,约1万亩。
今年开始,长福村沿街店铺门口新增白实线。一条简单的白实线,清晰区分开道路与店铺。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长福村村企漳州百花村花卉开发有限公司。“我们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为沿街商铺设定可供盆栽日照的摆放最大范围。”漳州百花村花卉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吴海龙说,公司组织开展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占道经营现象,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
此外,长福村还投资建设一条北接324国道、南接圆山大道的环村道路,完成花卉市场主干道白改黑工程,改造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立面,形成花卉交易中心“块状”集中和十里花卉长廊“线状”分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花卉交易中心的形象焕然一新,为花卉商家吸引来更多客户。”戴宝全告诉笔者,2021年,百花村花卉市场交易额20多亿元,出口交易额近2亿元,并带动324国道两侧花卉产业产值超30亿元。
注入新科技
让花农变身“新农人”
长福村共发展电商企业约500家,长福村也多次被认定为“中国淘宝村”。“我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现在手机直播卖花也是得心应手了。”成为电商主播两年多的花农朱恒宗,乐呵呵地展示这几天的营业额。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长福村大力推动花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花农白天种花、晚上直播卖花,将线上销售与线下经营紧密结合,为花卉产业发展引入新业态、注入新动力。今年以来,电商培训已开展了5次,惠及农户共计1500余人次。长福村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当地2000多户农户逐步变身“新农人”。
在长福村孕育壮大的恒隆园艺有限公司,是漳州地区生产、加工、销售小盆栽的大型农业企业,产品销往荷兰、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恒隆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宗伟,毅然放弃深圳私企高管一职,回到九湖镇谋划发展企业。“如今的市场更偏好小、精、巧的蝴蝶兰,我们正在培育改良高品质蝴蝶兰苗株,颜色、气味、花期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刘宗伟介绍。目前,恒隆园艺正聚力谋划转型升级为花卉种源企业,建立高标准的种苗生产研发中心,自主培育高品质蝴蝶兰等种苗。
连接两岸情
让花开并蒂分外香
如果说花卉小盆栽是短暂的喜好,那么松柏大盆景便是长久的陪伴。22年前,台湾彰化县田尾乡人林世勋带着盆景栽培技术来到了长福村。
“漳州高新区浓厚的盆景雕刻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林世勋说,2000年12月,在漳州市盆景协会会长陈国荣的牵线搭桥下,他来到九湖镇租赁土地,创办松柏园艺场。
“家里很多亲戚都以花卉种植和盆景雕刻为生,耳濡目染下,渐渐对盆景艺术产生了兴趣。”现任漳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的林世勋,说起当时走向盆景雕刻之路的契机,“如今已经40多年头。”
松柏园艺场目前主要栽培罗汉松、真柏等珍稀景观品种,经营庭园造景、精品盆栽和景观树培植等,特别是注重对一些台湾品种的引进。过硬的技艺和良好的口碑,使他的盆景栽种规模迅速在漳州高新区扩大,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我们盆景基地现在主要在祖国大陆这里,一家人也都住在这儿。”林世勋见证了长福村花卉产业的兴旺发达,他希望两岸盆景艺术交流能够花开并蒂。
村企携手,百花芬芳。如同林世勋这样从自己的家乡带着花卉栽培技术来到长福村的还有近2000人,他们在这儿向下扎根、扩枝散叶,向上舒展、蕴郁芬芳。如今,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二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将在长福村花卉交易中心举办福建漳州花卉交易会,更多“长福籍”的花卉将走进千家万户。
☉陈晓雯 罗培新 林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