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文化走廊

契囝契囝 有契无影

——闽南俗语解读之一百一十九

⊙张亚清

闽南话的“契囝”是干儿子(又称“义子”)的意思,因为是通过口头契约认定的,所以叫着“契囝”;“无影”即没有影子,意为子虚乌有不存在。闽南俗语“契囝契囝,有契无影”,意为虽然认了干儿子,但多是名不副实。

认干儿子拜干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亲生的儿子因血缘关系和自小抚养,感情的纽带十分牢固;养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抚养之恩也形成了感情的纽带;而“契囝”仅靠口头契约形成名分,缺乏感情的粘合剂,出现“有契无影”便不足为奇。认干儿子拜干爹,一种是为了报答救命等重大恩情的,但为数较少,多在戏剧中出现;另一种是为了谋取利益而拜干爹认义子的,多在官场中出现,明代魏忠贤当权时,就有百来个官员为了高攀,拜他为干爹当他的干儿子;再一种是父母双方即兴而为,这在民间比较普遍。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中,多次写到认干儿子拜干爹的事:吕布先后拜朝廷命官丁原和董卓为干爹;关羽从曹营回归刘备后认关平为义子;刘备在进攻樊城时收刘封为义子。其中吕布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先后翻脸杀死两个干爹,因此臭名昭著;关平的生父慕关羽的英名,送儿子给关羽当义子,关平与关羽在战场上生死相依,最后双双遇难,皆被民间尊奉为神;刘封在关羽败走麦城时见死不救,后被刘备斩杀,令人慨叹。可见,“契囝”是真是假,唯有像关羽和关平在后天建立感情才能真正形成父子关系,如果缺乏感情或唯利是图,那都是假的——“无影”。

早时有父母包办婚姻的做法,由于儿女双方缺乏感情,经常出现夫妻不合的现象。民间存在的拜“契父(母)”认“契囝(契女儿)”的做法,通常也是由父母双方即兴而为,把父母的感情强加在子女身上,最后出现“有契无影”也是常事。而像吕布和魏忠贤的干儿子们,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到处认干爹,更是令人不齿。所以,“契囝”如果缺乏感情纽带的维系,最后出现“有契无影”这种现象,确实应当引起人们的省思。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