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这个哲学原理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即人必须首先种好田吃饱饭养活自己,然后才会去追求精神享受;人有了精神享受心情愉悦,反过来又会产生更大的劲头卖力种好田更好地改善生活。由于腹肚装饭属于物质追求的层面,恭拜佛祖是宗教信仰属于精神追求的层面,只有腹肚填饱了才有力气去拜佛祖,拜佛祖的目的是想让佛祖保佑自己更好地生活。所以说“先顾腹肚,后拜佛祖”这句闽南俗语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
由“先顾腹肚,后拜佛祖”这句闽南俗语,不禁想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期的一段经历。朱元璋出生于贫苦农家,因衣食无着到寺院当和尚,后因当地闹灾荒寺院得不到施舍仍然饿着肚子,只好离开寺院沿街乞讨当了三年乞丐,后参加农民起义军,经过出生入死而当上了皇帝。有人认为朱元璋是通过到寺院当了和尚先拜佛祖,然后才解决了肚子饥饿的问题,并非“先顾腹肚,后拜佛祖”。这种看法是一种谬误。因为朱元璋是为了“顾腹肚”才去“拜佛祖”,他“拜佛祖”就是为了“顾腹肚”,“顾腹肚”总是他的第一追求。后因佛祖无法保佑他的第一追求,他才脱离寺院和佛祖沿街乞讨,努力去另找自己的生活出路。他填饱肚子后打下江山当上皇帝锦衣玉食,又不忘祭天敬神大拜佛祖,为的是确保他权力不再丧失,肚子不再饥饿。这是他“先顾腹肚,后拜佛祖”的典型体现。
作为皇帝大老爷懂得“先顾腹肚,后拜佛祖”,作为普通老百姓更是摆脱不了这个先后的顺序。世上不管是什么人,只有首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养活自己,才有可能或有心思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鲁迅先生读《红楼梦》说过“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同样,朱元璋如果天天固守在寺院里拜佛祖不出门去讨饭,他可能也会饿死在寺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