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长洲(今苏州)人,20岁左右成诸生。57岁左右拔贡,不久任丹徒县训导。明崇祯七年(1634年)61岁时任寿宁县知县,十一年(1638年)65岁离任回长洲。晚年有资料载,可能参与晚明福王政权抗清活动。清顺治三年(1645年)75岁病逝。
冯梦龙是明末著名学者、著作家。他著述丰富,整理、改写、编辑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改写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平妖志》等,撰写《寿宁县志》等,计50余部。
冯梦龙在寿宁任上前后5年(1634-1638),黄道周(1631年)被“削籍为民”,回漳浦守墓,讲学。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腊月始至京。他与冯梦龙交往始于此时。俩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定有书信往来,也可能在闽地会晤。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冯在家乡,其《纲鉴统一》出版。此部书虽是为“举业”而编,实际上是历代官修史书和《纲鉴》的压缩版。它以《纲目》为主,“删繁去冗,务求简便”,有一定史学意义。此时,黄道周谪戍广西。他行程经吴地时,冯梦龙请黄道周作序。黄道周于是撰写《纲鉴统一序》,高度评价该书:“综合《纲》《鉴》,独成一书,参诸史之异同,洗前哲之讹谬,观其发凡引例,往往创出前人,是正述惑。俾采要者不苦其繁,务广者不忽略。”他盛赞冯梦龙博学多识,撰辑甚富,“海内言《春秋》家,必以君为祭酒”。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冯梦龙撰《中兴伟略》。他在该书引言中说:“闽中南安郑伯芝龙,同诸故老元勋,朱公继祚,黄公道周等,恭讶唐王监国”“恢复大明不朽之基业,在兹举矣”。对黄道周等迎立唐王,抗清中兴,寄予极大希望。
《中兴伟略》是一部宣传抗清复明的历史著作,也是冯梦龙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其内收有唐王令谕等,为唐藩刻本,即在福建刻印。署名七十二老臣冯梦龙恭撰,与《甲申纪事》署名“七一老人草辛臣冯梦龙述”,迥然有别。因此,有人推测,冯梦龙可能参与唐王政权任职,成为黄道周之部属。冯梦龙最终逝于福建,但是也有人认为,冯梦龙逝于家乡或返乡路上。
总之,黄道周与冯梦龙的爱国抗清立场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