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读者

病房外设陪护睡眠舱 暖心举措也是一种疗愈

■本报记者 肖颖婧 文 杨 靖 画

近日,西安一家医院里的ICU门口,新添置了陪护睡眠舱,这些陪护睡眠舱不仅配备了空调,床,还有镜子,充电接口等等便捷的设备,而且空间足够,据医护人员介绍,一米八五的大个子起身直坐也没问题。睡眠陪护舱内的空间较大,除干净的床上用品外,还配有空调、化妆镜和灭火器,50元就能住24个小时。院方:目前在试运营,后期会考虑增设并加强入住管理。

(11月19日《华商日报》)

据报道,西安某医院在ICU病房外开设了10个陪护睡眠舱,供陪护重症患者的家属休息使用,目前已运行约一个月。

家人生病住院或是遭遇重症,陪护家属大多寸步不离日夜陪护,对心理、体力等方面都是不小的考验。当下,国内绝大多数医院还没有规范陪护设施,长期陪护的患者家属一到夜里,就只能在病房或走廊里支起折叠床、折叠椅,或是在椅子上打盹,不仅让病房和走廊过道拥堵,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给住院管理带来负担,陪护家属间也容易滋生矛盾。

众所周知,虽然陪护家属无法直接进入重症监护室陪护危重患者,但也需要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尤其是在患者病情出现波动和变化时,家属更是需要及时掌握病情,与医生沟通诊疗方案,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此情况下,陪护睡眠舱的出现可谓是为陪护家属解决了一大难题。小小的睡眠舱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被褥、照明、通风、消防、电源等应有尽有,既有隐私性又有安全感。并且睡眠舱上的价格公示写着白班和夜班人员的联系方式,可以让陪护家属最快、最直接地与医护人员联系。还分为4小时20元、8小时30元、24小时50元三个价位可供办理,比酒店住宿便宜许多。医院如此贴心的举措,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真正触及了陪护人员的痛点和难点,可谓雪中送炭。也是对在床边或过道打地铺等陪护现象进行规范,为病人创造了一个安静的就医环境,给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医疗秩序。

事实上,早在2019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江城率先试水“共享陪护床”,只需用手机扫码支付,即可随时租借,给很多陪护家属带来了便利。此后,国内不少医院也在积极推行这项医疗服务。

而新出现的陪护睡眠舱更是彰显了“一切为患者着想”的医者仁心和人文关怀,但也不可避免带来额外的治理课题。如部分没入住的陪护人员表示睡眠舱数量太少且离自家病人较远。以及睡眠舱的卫生如何维护,故障如何维修,如何保证稀缺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等管理、卫生、调配上的问题。无论是 “共享陪护床”,还是陪护睡眠舱,还需要医疗部门多一些风险研判,需要社会多一些协同努力,让陪护睡眠舱的方案更加成熟,更可复制,更好推广,让这股“利医利患”的暖意温暖更多患者与家属的心。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