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钱福利品上链接!”“手机9.9元抢!限5台!”“门店售价1999元,直播间只要99元!拼手速!”……你在直播间看过这样的宣传吗?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为了吸引粉丝观看、下单,各大商家的主播使出浑身解数,而随着直播间观看量、评论数的增加,主播和商品的热度也水涨船高。
部分秒杀商品抢购不到
在直播间,主播通常会在开播时,或在上架商品过程中,放出几个“秒杀链接”,这些“秒杀链接”涉及的商品有生活用品、食品、护肤品甚至家电、数码产品等,价格最高也不过商品本身价格的几十分之一,低至1分钱。然而,不少市民表示有过这样的遭遇:1分钱福利品上链接后“秒空”;9.9元首饰套盒到货后,货不对板;抢购39.9元的大牌护肤品套盒,商家却迟迟未发货……
市民赖晓燕十分喜欢在直播间购物,短短时间就在许多直播间,从“新粉”升为“挚爱粉”。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主播为了吸引粉丝,在直播间推出秒杀商品。“有时候,主播说商品有几百份,但是刚上链接,我点进去就显示下架了。抢到过9.9元湿巾、9.9元洗衣液,但是对比下来,其实和超市价格差不多,1分钱商品则是从来没有抢到过。” 她怀疑,“商品真的有那么多吗?”
无独有偶,市民吴琪在直播间抢购399元的蓝牙音箱,前100份只要支付9.9元,主播表示,后台成交名单前100名确认收货后可返还。然而,吴琪发现,在后续公布的秒杀名单中,提交时间和付款时间都是0秒。“这些秒杀活动是真的吗?”吴琪十分疑惑,再次点开该蓝牙音箱的秒杀链接,已经被商家删除了。
而部分市民通过秒杀活动收到的商品,却货不对板。市民凌莉在逛直播间时,看到某直播间正在秒杀一款手办,原价999元,直播间清仓秒杀价只要199元,主播还没仔细介绍,商品上架便抢购一空,收到货之后,凌莉发现,这款手办竟然是“小人国”,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她所认为的999元手办,与主播所说的手办,并不是一个型号。而网上同款商品只需100元左右。
秒杀套路多 消费者要理性
而记者以“直播秒杀”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投诉有1634条。“抢到秒杀产品,直播间却故意不发货。”“大牌秒杀,假一赔三,到货证明是假货后拒不回复。”“抢到秒杀商品,却被强制取消。”……不少消费者在投诉平台投诉了商家的不规范行为。业内人士指出,直播间秒杀的套路有很多,部分直播间会虚构商品库存数量、销售量,或是雇水军做“托”、销售货不对板的商品等。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又无法查证,秒杀活动有时便沦为引流工具。
不过,直播间如果将秒杀活动作为引流的幌子,则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值得一提的是,直播间一般会显示下单数量,在承诺优惠数量范围内,消费者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的规定,要求直播间履行承诺;如果直播间没有显示交易数量,消费者则要保持理性。
那么,在遇到秒杀成功不发货、货不对板等情况时,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消费者要有一定的证据意识,在购物过程中,及时通过拍照、录像等途径保留证据,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直播间购物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或请求消费者协会等调解组织调解。
☉本报记者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