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予涵
万物生长的季节,城市公园里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多地公园发布“市民园长”招募令,@周边居民来“当家”。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类休闲公园越来越多且大多免费开放,而游客量的增加,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也给公园管理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按照传统的公园管理手段,由城市园林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管理主体单一,力量薄弱,难以满足群众高质量游园的需求,而且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放任无人管理,必然导致公园环境出现“脏乱差”等诸多问题。
推出“市民园长”这一管理模式,无疑是个好做法。在公园管理方看来,人手不够是当前公园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管理力量不足,容易导致公园管理存在盲区。此外,作为公园管理人员,在对不文明行为劝阻过程中,游客往往有对立情绪,话说轻了游客不听,话说重了容易引起冲突,导致一些问题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市民园长”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方面,“市民园长”的加入,为园方的管理帮手,壮大了管理力量,而不拿报酬也有助于减轻公园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市民园长”本身就是普通市民,市民属性使其与游客之间没有了距离感,对不文明行为的劝导自然更有说服力,有助于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化解。更重要的是,“市民园长”还搭建了园方与市民的桥梁,大家对公园建设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能及时收集并传递给公园管理部门,有助于改进和提升公园的服务质效。
当然,让“市民园长”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除了“市民园长”要有责任心外,也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不能热聘冷用甚至聘而不用,要多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他们履行职责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