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网事

“网瘾”老龄化 “剁手”成日常

购物让老人上瘾

随着互联网使用门槛的降低,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提高,智能终端也逐步适老化,时代对老龄化群体的接纳和包容越来越高,很多老年人从抵触新事物到积极触网,寻求数字时代新的精神寄托。然而,过度沉迷网络,沉迷直播购物……“网瘾”却逐渐老龄化,似乎使得老年人触网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发现父母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从晚饭后打开电视听歌、看剧、看天气,变成了一人一部手机浏览网站、看直播,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而短视频平台又有自己的“算法”,在对每个用户“画像”后,便会定向给用户推荐内容,让人“爱不释手”。

“以前他们常转发公众号的养生资讯,现在则变成了发购物网站链接,帮他们‘砍’一刀、助个力、领个券。”市民杨威展示了父母在直播间十几元购买的“便宜好物”:懒人抹布、沥水神器、入门地毯、魔术沙发罩……这些产品出自各个直播间的秒杀链接,直播中,他们声嘶力竭不断推销,不断释放“纯亏本不赚钱”的信号。“他们沉迷于廉价网购,即便到楼下超市购买也很实惠、方便,或是家里已经囤货了,但是看到所谓的秒杀,还是想买。”杨威发现,这些直播间人气虽然很高,但这些老套的剧本在不少人看来十分俗套,别说购物了,甚至都不会点进去观看。

相对于杨威父母“花点小钱”的囤货习惯,王琪的母亲却热衷于直播间的珠宝,动辄几千元的挂件或手串,几乎是“秒拍秒付”。“这些珠宝我们不会鉴定,买来到底是不是主播说的那样还有待考证,但是我的母亲基本每天都在各大珠宝的直播间来回看,什么类型的都想买。”王琪说。

而在市民周可欣的家中,有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这个柜子里的保健品都是我爸妈网购的,在这些所谓保健品的包装上,没有一个找得到正规保健品的‘蓝帽子’标志。” 周可欣很苦恼,“这些都只能归属于食品,但是他们不会分辨,也说不听。”

“老年网瘾”如何治?

如今,“网瘾”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刚越过“数字鸿沟”的老年人们却形成了“老年网瘾”。物质生活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提高了消费能力,增长了消费意愿,这也使得他们成为网络销售的潜在对象。不过,部分直播卖家用赠品、科普等名头来投“老人”所“好”,进而“请君入瓮”,使理性消费变成冲动消费。

直播间里上演的剧本让人沉迷其中,无疑是切中了观众的某些潜在心理需求。业内人士指出,网络直播的存在或许满足了部分老人打发时间的需求,在观看网络直播时,琳琅满目的商品、天花乱坠的讲解、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都可能成为促成购买行为的动因。因此,即便到手的商品并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一想到购物消费时产生的新鲜、释放、兴奋的感觉,就还会想要再继续消费。也正因为如此,部分不良商家也就找到了寄居的土壤。

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认为,父母触网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用“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争取与年轻人找到共同话题。但在“小屏时代”,父母难免沉迷其中,不少市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了?业内人士指出,“网瘾”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隐射出老年群体的孤独,在互联网上活跃着的银发族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网络群体。对于他们的“网瘾”,更需要子女正确引导,理智地看待父母一辈的上网问题,多陪伴父母,多和父母沟通,对老年人多给予情感关怀,满足其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让老人老有所爱、老有所依,也要帮助父母培养更多的兴趣,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走出网购沉迷症,天伦之乐的魅力或远远大于网络购物,同时,需要社会投入更多关注,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理性上网,远离“网瘾”。

⊙本报记者 王心如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