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要闻

东山:内外兼修 “乌礁湾蓝”乘势而归

乌礁湾海清岸绿

⊙朱春燕 陈 曦 文/图

海水清浅,岸边翠绿的木麻黄沿着环岛公路一路绵延,鲍鱼、海参等海产品在这里“上岸”,富有海岛特色的彩绘“海味东山”跃然墙上……如今,东山县乌礁湾正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新门面”。

谁能想到在十余年前因发展养殖业导致生态严重破坏、一度染“灰”的它,如今带着一抹“蓝”乘势而来,霸屏社交媒体。

黄黎聪是乌礁湾沿线养殖户之一,他亲眼见证了这片沙滩的转变。采访中他告诉笔者,近十几年来乌礁湾无序的水产养殖既掩盖住了天然的海岸线,也挡住了乌礁湾的生态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整治也成为沿线养殖户共同的夙愿。

今年,东山县委、县政府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把乌礁湾生态修复提升列入本年度“16+1”重点课题,成立东山县乌礁湾生态整治领导小组牵头推动乌礁湾生态整治。

为致力打造秀美沙白林密的乌礁湾生态岸线,全面推动乌礁湾生态整治工作,广大群众也从“谋生计”的思想转变为“靓生态”的展望,主动配合开展整治。

在这场“内外兼修”生态整治工作中,治理主体也从政府的“单枪匹马”转为全民的“万众一心”,各方力量拧成坚韧有力的“一股绳”。

在环岛沿路的内侧整治中,东山干部群众凝聚着的治理合力信念犹如扎根在乌礁湾的木麻黄般坚韧。

对环岛路内侧机房、水塔等构筑物和裸露取排水管道采取“宜埋则埋、可迁则迁、需拆则拆”策略,墙体彩绘,修整排水管,增植木麻黄……内测整治井然有序。

截至目前,西埔片区共清理沿线垃圾300吨,运送100车次,同时对沿线空地填土种植300余棵木麻黄。陈城片区已完成养殖场整治145场,种植木麻黄40540株,沿线整治长度累计达800米。

在外侧整治中,木桩去除、取水管道深埋是当前整治工作中的一项关键环节。

两三个人为一组的沉管工人,密切配合地“沉管”,一插一踩,不一会儿原本显出沙滩二三十厘米高的取水管就逐渐沉在沙滩上了。退潮后,站在沙滩上望去一条条取水管道横亘在沙滩上向大海延伸而去。

沉管工人张师傅告诉笔者,沉管工作需要看潮汐,“退潮的时候水管显现,用压水枪直接冲插进水管旁,慢慢的水管就会沉下去。”

截至目前,西埔片区已完成69根管道深埋,占任务数的77%;陈城片区已完成深埋取水管道8563根、去除木桩100480支,整治长度达1000米。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而今,“乌礁湾蓝”溢出效应持续放大,随着环岛路通车,乌礁湾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乌礁湾也成为东山旅游的“网红”推介词。

傍晚时分,晚霞渐落,不少游客出来“遛湾”,打卡这一处美景。来自河南的王钰哲拿起手机频频按动快门记录美丽瞬间。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乌礁湾沿岸总长达8.3公里,分布594户养殖场,生态整治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下一步,东山县乌礁湾生态整治领导小组将立足养殖季节特点,抢抓整治黄金季节,倒排工期,加快生态整治统筹规划,一体贯通实行优化提升、绿化补植、养护管护等措施,打造内侧整治样板节点和外侧整治示范带逐步恢复乌礁湾良好生态。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