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九龙江

锅边糊

▱李艺群

儿时,每到农忙季,姑奶奶就会像天使降临,到我们家料理家事,让母亲安心去地里干活。物资匮乏,我们都长得瘦瘦小小的,姑奶奶心疼,变着法儿给我们做好吃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锅边糊。

父母下地去了,姑奶奶把头天晚上浸泡的大米捞出沥干,唤我们到院子里帮忙。我们用勺子把泡发后白白胖胖的大米舀到磨眼里,姑奶奶推磨。一会儿功夫,乳白色的米浆从石磨的缝隙里汩汩流出,淡淡的米浆香味扑鼻,我不由自主地舔了舔嘴。磨完米浆,进厨房,我们负责起火、烧火,姑奶奶负责清洗大鼎。农村柴火灶使用的大鼎,最适合做锅边糊。鼎里加适量的水,水要开未开时,姑奶奶拿起咸菜头往猪油缸里蘸点油,在鼎上方没有水的地方均匀抹上少许猪油。放下咸菜头,拿起碗,舀一碗米浆,顺着锅沿均匀浇上一圈,收碗,动作利索。等待片刻,薄薄的米浆就被高温的大鼎烫熟了,自行卷起,拿起锅铲,铲入沸腾的水中,稍煮片刻,不能煮太久,煮久会失了米浆原本的弹性,当白白的米浆片吸饱了汤汁,整片浮起时用剪刀将其剪成小片。即将出锅前,抓一把事先准备好的韭菜撒入锅中,加酱油、味精、盐巴调味,盛起。锅内再次加水,如法炮制完所有的米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我站在灶边的凳子上看得目瞪口呆,竟然没有吵着要吃。

姑奶奶忙完手中的活,把锅边糊装在碗里,招呼我们吃,浓稠的锅边糊出锅趁热吃,口感和味道是最好的。我不爱吃韭菜,还没开始吃,就先把韭菜挑在一边。姑奶奶说韭菜是锅边糊的灵魂,一起吃才有味。我试着吃,汤汁清而不糊,米浆片爽滑可口,韭菜辛香,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姑奶奶把锅边糊装进一个铝锅,用绳子穿过铝锅的两个“耳朵”,绑起来,锅就可以提着走。把凉白开灌进水壶,和碗筷一起放进一个篮子里。等我们吃得心满意足后,姑奶奶开始派任务,哥哥提铝锅,我提篮子,把锅边糊和水送去给地里干活的父母。

我所在的小城据说有200多种传统小吃,其中有50余种荣登“福建名小吃”,一天换一样品尝,可以半年多不重复。这么多传统小吃,三年五载不吃,我也不会想念。唯有锅边糊,一段时间不吃,就觉得嘴里无味,赶紧找家店,来一碗。现在物资丰裕,吃锅边糊可以加很多的卤味,大肠、小肠、猪心、猪肝、连肝肉、猪肺、粉肉筋、笋、鹌鹑蛋等。加完卤料,添上一勺子酱色的卤汁,再来点碧绿的香菜丁,金黄的炸蒜蓉末,这简直是一场视觉、嗅觉、味觉的盛宴。我吃锅边糊,极少添加卤味,要求老板多捞点韭菜到碗里,这样吃像极了小时候第一次吃锅边糊。有一次吃锅边糊,嘴里嚼着韭菜,仿佛听到了姑奶奶在我耳边说:“韭菜是锅边糊的灵魂,一起吃才有味。”恍然明白,我想念的,不仅仅是锅边糊的味道,还有姑奶奶。一次次地想吃锅边糊,是想触摸与姑奶奶有关的记忆。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是因为一个人,念念不忘一道美食。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