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世遗土楼”这块金字招牌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推动土楼乡村从“穷山沟”变为“聚宝盆”。
坚持高位推动 加速文旅发展
南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发展,编制《南靖文旅招商手册》,出台《南靖县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八条激励措施》,设立文旅专项资金,为项目招商、市场开发、品牌培育提供政策支持。推进“土楼确权+入市试点”工作,颁发土楼不动产权证32本,推动漳州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拍卖会在南靖举行,2宗土地成功拍卖,增加属地村财收入293万元。坚持土楼保护与活化利用,展现南靖翠美楼、进士楼、诗德楼及平和、华安等7座土楼活化利用成果的设计获2023年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唯一金奖,为非世遗土楼活化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加大品牌打造 做强文旅产业
2023年,组织开展文旅推介招商会20场,成功签约16个文旅项目、总投资40.3亿元,邀请百家旅行商走进南靖,举办福建土楼(南靖)申遗成功15周年系列活动、土楼马拉松等,带动文旅全产业消费超1200万元,南靖土楼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71.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23亿元。同时,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土楼景区获评品牌传播力百强5A级景区,田螺坑土楼群入选全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土楼星空入选全国第二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云水谣登上五大取景古镇榜首并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福建土楼·五福南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坚持突出重点 深化产业融合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实现路畅产业兴:新改建“产业路”120公里,完成漳武高速、S318改造、景区道路“白改黑”等工程200多公里,完善交通路网,将沿线特色农业产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南靖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强化人才支撑,与华南理工大学院士团队合作成立南靖土楼院士工作站,培育土楼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领域人才23名;举办农业新质生产力、旅游营销等培训班,培育“三农”专家、乡土人才400多名,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土楼民宿党建联合体,吸引168名乡贤、45家民宿企业加入,带动民宿产业发展。
发展多元业态 促进就业创业
借力“世遗”品牌,推进“旅游+”行动计划,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夜间经济等深度融合,推出文化研学游、假期亲子游、星空露营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让文旅市场更鲜活。既有魅力又有活力的土楼景区,吸引一批批精品酒店、民宿等项目竞相落地。同时,扶持群众开办旅游企业、支持文旅经济发展等举措,吸引了众多新生代土楼人返乡创业,大批富余劳动力也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多元业态发展,不断聚集人气。南靖土楼景区辖区内7个村庄的常住总人口,从申遗前不足5000人提高到现在的12000人以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在南靖大地铺展开来。
本组文图由 李小琴 杨新栋 刘慧 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