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T7版:特别报道

华安县 农文旅融合 全域新气象

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核心区—大地村

▶清华建筑学院研究生团队实地调研华安土楼

▼畲家茶山成为文旅打卡点

如何唱响农文旅融合的甜美“山歌”?这些年,华安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实现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两翼齐飞”作为重要目标,将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一体统筹、同步推进,乡村更有颜值、更有烟火气。

乡村谋振兴 华安有招

农文旅融合,有泥土的芬芳,也有民生的温度与热度。华安经多方征求,多次研究讨论,出台《华安县全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4—2035年)》,剑指全县乡村未来3年、8年、12年阶段目标和远景目标。构建“一带、两核、四片区、六集群”的全域乡村振兴空间布局。同时,制定《全域生态旅游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专项规划,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有机融合。

锚定目标,做强农业产业。高站位谋划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园,完成《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打造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策划并实施项目23个,总投资7.93亿元。

综合布局,强化产业支持。持续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成功推动华特九龙水镇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在绿水青山间,让越来越多的规划逐步变为生动现实。

农文旅融合 华安求新

农文旅融合,有田园丰收的喜悦,也有城里人的诗与远方。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带弱村、村企共建、跨村联建”产业发展模式,改革“镇区合一”土楼管理机制,实行“运营管理、景区建设、旅游开发、文物保护、产业发展”统筹机制。

借力引智。加强与院校合作,引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开发土楼活化利用项目,开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课堂,推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村振兴点设置,形成多点并发、产品多样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为抓手,紧扣乡村产业、乡村人才等4个创新重点,统筹农林水等项目资金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亿元,投入乡村建设,推动农文旅有效融合。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三年来,一张张金字招牌眷顾华安,诉说着养在“深闺”也能名声在外的一份份执着。

打造新品牌 华安出彩

打好土楼牌。打造“土楼+民族文化”“土楼+红色旅游”“土楼+森林康养”三大旅游圈,形成以土楼经济带为主轴的农旅精品路线。探索土楼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启丰楼、昇平楼2座土楼活化利用列入《福建土楼活化利用》项目,该项目设计荣获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金奖。

打好闽台牌。持续发挥送坑村等3个漳台交流基地优势,深化高山族拉手舞等非遗对台交流的特色品牌,举办“两岸民族一家亲,交融发展促振兴——闽台两岸农民丰收节”活动,被国家民委列入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

打好北溪牌。将北溪土特产融入农文旅推介,把当地优质农特产品带进漳州古城里。“上春山”“三月三”等农文旅宣传推介收获一波波流量。“火把节”“泼水节”“丰收节”诸多民俗文化拓展成民俗体验,休闲农业IP“七彩官畲”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本组文图由 许鹏飞 黄建和 整理提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