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6版:文化走廊

齐白石“明人不做暗事”

⊙张达明

“我生无田食破砚”,源自古代文人苏东坡的诗句,意思是说,我一生没有田产家财,只靠一只破砚维持生活。清代篆刻名家黄易曾以此句治印。齐白石习篆刻初期,曾专门临刻过黄易的这方印章。这句印语虽是齐白石早年仿刻的无心之举,而由此演变的“齐白石门条告白”,成了他艺术生涯的丰富写照。

齐白石57岁闯荡京城之初,便喊出了“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口号,正是靠着这份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魄,完成了自己在艺术上的“衰年变法”,从此脱胎换骨,破茧而出,成为“海国都知”的著名画家。

齐白石在北京有个家,在湖南湘潭还有一个家,他既要奉养老亲,还要供应两地孩子的衣食、读书、治病和行旅费用,负担之重可想而知。所以,他始终坚持“明人不做暗事”的处事原则,卖画卖印从来都是明码标价,并请好友樊樊山给他定了篆刻润格,这也是他最早的润格:“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这张润格一直使用了十年。后又请画家吴昌硕为他定了新的润格:“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四元,八尺三十元,册页摺扇每件六元。”

在齐白石的客厅里,长期挂着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并附有详细说明:“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二十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按当时行情,齐白石定的润格并不算高,这也导致他一直摆脱不了窘迫的生活。为此,他决定于1931年提高润格,明示:“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增加后的润格是:“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二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中堂幅加倍,横幅不画。册页:八寸内每页六元,一尺内八元。扇面:宽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内八元……凡画不题跋,题上款加十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与号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为度,字小不刻……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十元。”

对于扇面的题款,齐白石也做了明确规定:“扇面,大者三十元,中者二十五元。红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二十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字不答应。”

齐白石对那些以各种理由来索画的人使出了“三绝止”的手段:“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像。”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无理要求”,齐白石也提前做了告白:“不改画,出门之画补题、补画不答应。”

其中有张润格令人印象深刻:“吾年八十矣,尺纸六元,每元加二角。”意思是说,我都八十岁了,你们先每平尺多付我两毛钱吧!提前就把那些准备占便宜的人嘴给堵上了。

一张张丰富多彩的门条告白,让我们感受到齐白石“明人不做暗事”的心性坦然,看到一位食尽人间烟火真实存在的老人。他的率真和耿直,已成为他艺术生涯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令人可叹可赞。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