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4版:专题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

党建赋能护水清滩净 陆海统筹建和谐海湾

打造美丽海湾建设东山样板

东山金銮湾

志愿者开展净滩公益行动

核心提示

美丽海湾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在海洋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我市美丽海湾建设,打造一批优秀样板,市生态环境局积极贯彻中央、省有关美丽海湾创建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会同东山县委、县政府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海漂垃圾综合治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为努力打造美丽海湾建设东山样板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2023年8月,东山县南门湾—马銮湾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创新做法

市生态环境局着力以党建赋能,推动建立完善东山美丽海湾创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市县联动陆海统筹治理模式,构建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齐抓共建新格局,积极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亲海空间充足的“公众亲海型”美丽海湾,推动湾区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统筹陆海整治,还原优美海湾本色

蔚蓝澄澈的海水与天空连成一片,海边渔村整洁干净、风景宜人,如今,这已成为东山岛常见景象。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施策,不断深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等工作提质增效。

实施陆源污染入海管控。开展南门湾—马銮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实施铜砵埭沟截污清淤工程,铜砵埭沟水质消除劣V类。该湾区共有入海排污口31个,达到管控要求率100%。

强化污水垃圾一体治理。投入16.98亿元实施全县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工程,建设覆盖南门湾—金銮湾段的城垵污水处理厂,实现湾区城乡生活污水100%收集处理。按照全县人口的1.5‰—2.5‰、3‰配备城区、农村保洁员,岸上垃圾实施“全天候”保洁,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76%提高到100%。

重拳解决养殖突出问题。开展湾区违规鲍鱼场、虾池等养殖场所乱象整治,力促马銮湾养殖清退,迁移、拆除网箱超过1.5万格,清退海上养殖面积47.3公顷。

铁腕执法守护生态资源。铁腕整治盗采海砂,查处涉砂类案件34起,查扣涉案海砂约2.7万立方米,在全省首创海砂回填生态修复模式,入选福建生态环境修复十大模式。

坚持修复保护,构建健康生态系统

东山是我省第二大海岛县,辽阔的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蓝色碳库。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将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涉海单位等部门合作,创新求变、向海图强,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构筑“绿色”海湾。实施沿湾陆地“生态圈”绿化美化花化行动,建设全海湾“亮绿”风景带,为海湾筑起“生态林带、绿色长城”,全岛森林覆盖率从0.12%提升到22.6%。

建设“蓝碳”基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机制,在海湾相继建立“无人居住岛屿修复基地”“红树林保护与增殖放流示范点”“东山碧海银滩守护示范区域”等“蓝碳”示范基地。建立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湾内分布着我国纬度最北的珊瑚保护区,珊瑚保护区水生生物达646种。

创新“样板”模式。率先在全省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基干林带200米以内,严禁一切开发利用。全国首创“司法+保险+修复”模式,为东山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612公顷的造礁石珊瑚群落上保险,该做法获全省推广。创新引导被告人采用在缓刑考验期内按要求完成环境公益活动的方式,替代履行修复义务,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入选全国环境资源审判十大案例。

释放生态红利,提升充足亲海空间

夏风徐徐、水清滩净、鱼鸥翔集,浪漫清新的“美丽海湾”画卷,引得不少游客争相打卡。东山岛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速的背后,离不开市生态环境局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海洋生态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互促互融、共同提升的持续用功。

保护高水平引“智”。推动厦门大学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落户东山,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响应机制,探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为东山的海洋科普和海洋旅游业态拓展助势发力。

培育多业态引“资”。将优美的海湾自然风光与发展文旅产业有机结合,融合“三公”(关羽、黄道周、谷文昌)、海岛等文化品牌,做强海上运动游、休闲垂钓游、婚纱摄影游、文旅影视游等旅游业态。

环境高质量引“流”。持续深化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东山“水清滩净”的旅游金字招牌愈发明亮,苏峰山、鱼骨沙洲等一批景点接续成为网红打卡点,徜徉其中,不仅能沉浸品读闽南风情、品尝海鲜美食,更能交互品鉴关帝史迹、古城复兴、书法哲文等文化魅力,今年“五一”期间,东山共接待游客约48.2万人次,旅游收入约5.7亿元。

取得成效

海湾生态环境“高质量”。2018年以来湾区海湾优良水质比例常年维持在100%,岸滩垃圾常年保持动态清零,马銮湾海水浴场水质达标率常年为100%,湾区无互花米草,湾内有南门湾、屿南湾和金銮湾3个滨海景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滨海亲海空间。

优秀典型做法获得全国推广。漳州市东山县美丽海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文《关于推广应用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经验做法的函》(环办便函〔2023〕438号)将南门湾—马銮湾建设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创建实践取得积极社会效益。2024年3月17日-21日,生态环境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赴东山县开展主题采风活动,聚焦东山县美丽海湾创建的生动故事,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经验和现实意义,集中进行宣传报道。相关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刊登,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

漳州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和美丽海湾建设,推动东山县策划实施一批双东湖环境整治、乌礁湾沙滩修复等美丽海湾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巩固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树牢美丽海湾建设东山样板。

郑斯楠 市生态环境局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