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以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市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三比一看”竞赛为抓手,找准党建与自然资源工作的契合点,不断探索化解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市区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零”,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如今,2017年以来列入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的28581套房子已全部可以办证,惠及8万人。《福建省漳州市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被自然资源部转发并全国推广。
以党建惠民生 首创“权责分离”模式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审批手续不全、违规擅改规划……近年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购置房屋办证难问题,成为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市自然资源局党组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集中精力开展市区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清零专项行动,从维护善意购房者利益出发,首创“权责分离”模式,变“糊涂账”为“明白账”。
针对开发商违规建设、违约、企业倒闭等原因导致不动产权证无法办理的情况,市自然资源局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摆在首位,将开发商违法行为与无过错购房人权益剥离,在保证房屋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及居住功能的前提下,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最大程度简化程序,为购房户办理不动产权证,坚决不让群众为企业的责任“埋单”。
同时,市自然资源局启动司法程序,保留追究开发商法律责任,重点查办、严厉惩处一批违法违规开发商、中介机构及带头违建业主,注意防范借机搭车、甩手转嫁、变违法为合法、让政府兜底的风险。
以党建促联动 首创“要件置换”模式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主动履行牵头部门责任,强化支部共建共享,组建工作专班,加强部门协同、业务衔接、信息共享,提前开展政策咨询、调整流程,坚持堵疏结合,出台交房即交证和土地核验实施细则,与各成员单位构建起了左右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联动工作格局,为打好“清零”攻坚战筑起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法定框架下打通梗阻,首创“要件置换”模式,变“无据可依”为“有件可循”。以往,要证件齐全才能办理房产证。由于早期政策漏洞、政府历史欠账、开发商经营不善等原因,各环节材料缺失的情况并不少见,通过开发商整改、行政处罚等仍无法解决,致使证件不齐,导致房产证无法办理。市自然资源局通过综合运用“第三方鉴定、司法介入、政府背书”三种方式,产生合法有效的文书,置换原办证材料,推动问题解决。
第三方鉴定。针对项目未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违法建设行为,在移交城管处罚的同时,以第三方机构出具建筑结构鉴定安全报告和消防合格评估报告为依据,进行备案并建立楼盘表,根据实测面积给予办理权属登记。针对用地未报批、超红线、出让手续不全、跨宗、方案文本、施工图丢失等,按照现状实测落图方式解决。
司法介入。对开发商因债务纠纷资产被查封或资产在抵押状态下被违规销售的,请法院介入,区别采取加快拍卖处置、调整查封范围、设立资金监管专户等方式,提速办理。对未缴交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规费的,司法程序启动后即可办证。对开发商停业、倒闭、失联、拒不配合的,司法程序启动后,经公示由业委会替代办理。
政府背书。在不违背法律红线、不超越政策底线、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政府兜底背书。如内业资料缺失、相关人员或机构未签字盖章的,由开发建设单位出具书面具结书,经属地政府确认后,作为办理归档和竣工验收备案的资料。
以党建优服务 首创“证缴分离”模式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着力推动市区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
以“清零”目标倒逼提速提效,首创“证缴分离”模式,变“单轨运行”为“双轨并行”。过去,“政府—企业—老百姓”三方依规定流程的单轨办理模式,一点不通、全程停滞,导致房产证长时间无法办结。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把产生堵点的“政府—企业”另列一轨,实行“政府—企业”与“政府—老百姓”双轨推进,破除单轨办理模式的弊端,即只要符合要件置换条件都可以办证。
同时,市自然资源局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领导带队深入现场踏勘调研,找出问题症结,坚持一宗一策,挂图作战作减法。设置“党员先锋岗”,健全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为老弱病残及军烈属等特殊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延时服务,对上班时间内不能办结的事项,主动提供延时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办成事;实行“周末无休”制度,为在外地工作、工作日不方便办理的群众解决办证问题。
在市政府组织的“点赞漳州2022年十大民生评选活动”中,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化解不动产权证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群众点赞数超10万,点赞数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刘婧 文 市自然资源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