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举办的“世遗新语·寻脉漳州”第四届漳州市文创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南靖县举行。
大赛自今年1月12日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文创设计竞赛、采风考察、文创沙龙、入围作品展、文创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机构、高校师生、文创爱好者踊跃参与。历经两个多月的征集,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份的1051件参赛作品。经初评、终评和公示,共有60件设计佳作脱颖而出。其中,大众赛道的“世遗土楼”“海洋文化”“闽南文化”“水仙花文创”“数字文创”五个参赛类别共产生金奖5名、银奖10名和铜奖15名,文创企业赛道共产生优秀文创产品30件。
参赛选手将漳州文化元素融入一件件匠心独具的文创衍生作品,既展示了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也为漳州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创产品了解漳州,爱上漳州。
如何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个话题,部分此次大赛的评委、获奖选手及行业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福建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袁勇麟
让创意点石成金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既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又是拉动消费、带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循环的重要抓手;还能融合发展,撬动城镇化、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有利于形成新发展格局。
如何增强各地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从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并不是单纯地给经济搭台,而是产业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实体的内涵力量,才能在文化上赋值,实现文化产业的强渗透性和辐射力,以强大的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如何让文创产品获得大众喜爱,激发文化消费活力,关键是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从事文创首先内涵要够,对于自己文化母体要真正了解,把它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学养,饱读诗书才能气自华。30多年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秉承“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的文创理念,使其开创出自成一格的文创产业,其文化创意衍生品让“文物”走进百姓家。同样,从开咖啡馆、卖彩妆,再到搞综艺,北京故宫的文创模式,成功扭转了故宫的老派形象,创下十几亿元收入。这都是文创点石成金的经典案例,值得借鉴。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 李双
用文化价值赋能商业价值
以省内辐射省外,以业界辐射高校,是漳州市文创设计大赛蓬勃发展的基础。漳州文创设计大赛不断寻脉海丝文化,打响世遗土楼文化品牌,擦亮水仙花文创招牌,持续深耕闽南文化,并紧跟时代脉搏探索数字文创,同时创新拓展文创企业赛道“开漳有礼”,全方位打造漳州文化品牌矩阵。
文创的价值在于用文化价值赋能商业价值。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船的水密隔舱先进造船工艺,使其成为具备远洋能力的商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鉴证,福船扬帆,鉴证着漳州海商的崛起。茶具将福船、瓷、茶等中国海丝元素自然融合,充分展现海丝文化内涵,整套茶具小巧便携,即可作为家庭摆件,也可作为海丝城市随手礼或旅行茶具,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水仙花文创”类别金奖得主 翁清香
创新融合使文创熠熠生辉
文创产业发展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对本地或特定领域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提炼出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和故事,融入文创产品,增加其附加值。要创新设计与融合,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代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要注重品牌塑造与营销,建立具有影响力的文创品牌,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推广、社交媒体宣传、参加各类展会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总之,文创产业要通过创新、融合、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努力,才能有效地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此次文创设计大赛吸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设计者参与,促进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创理念和技术的共享与进步。希望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不断激发社会的创新能量,丰富文化市场的产品供给,让文创产业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投入,进一步推动文创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闽南文化”类别金奖得主 林钒浈
文创承载着有价值的故事
文创的赋能可以通过文化故事IP的深度挖掘和再造,寻找主要载体并衍生各种文创实物,进而创造价值。以台湾彩虹眷村老人为例,他把眷村房屋都画上可爱的插画,引来游客不断。看似是一个老人把眷村的旅游产业支撑起来,实则是有团队打造了眷村老人这个真人文创IP,通过环境渲染、故事讲述使老人成为一个概念集合体——艺术生涯步履不停的老人、创作被台湾社会包容的老人、承载的两岸情两岸史的老人。这就是文创的意义——承载着有价值的故事。
文创的转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漳州地广物博、文化资源众多,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文创大有文章可做。漳州文创的发展需要广大漳州乃至全国相关从业者的建言献策和集思广益,举办漳州文创设计大赛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让关注文化创意的相关研究者、从业者、学习者,了解到社会各界对于文化创意创新设计的关注,并且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讨论交流,助力闽南文创产业发展。
“海洋文化”类别金奖得主 杨晓芳
产业融合互利共赢
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赋能,这需要积极发动广大文创设计师“动脑”参与,一起创造有故事的产品,不断丰富当地文化内涵,再由各方各业相互配合推广出去,创造商业价值,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也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我们已经连续参加四届文创设计大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的作品有了展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特别受启发。每次大赛都有不一样的主题,让我们可以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内涵。同时,文创大赛带动了许多人创作出好作品,共同打造城市IP,推动文旅发展,助力漳州文创产业发展。
“世遗土楼”类别金奖得主 戴婧
文创助力品牌打造
文创可以通过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等多种方式赋能产业发展。文创注重创意和文化价值,可以激发产业创新,推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更新。借助文创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可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文创产品和活动的推广,可以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创与旅游、制造等产业的融合可以创造新的商机和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漳州文创设计大赛,发掘了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人才,亦展示了漳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关注漳州文化品牌,促进漳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大赛为设计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意灵感,推动设计水平的提升,同时,吸引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参与,有助于生产企业、设计单位、设计者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业合作和交流。
“数字文创”类别金奖得主 龙海月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用文创“打开”文旅故事
漳州文创产业发展应注重资本投入。对比赛中产出的作品,助力其吸引投资机构及资本力量的关注,使其持续在品牌打造、文化价值挖掘、授权生产、营销推广等方面发力。同时,让本土文创IP与文旅融合,形成文创特色商业模式,做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旅品牌,打造出具有投资价值、发展空间并推动文旅经济发展的文创新势力。比如,《后港年华》文创和卡尔顿、真好意贡糖、友鸣央厨等龙海本地休闲食品企业合作,推出联名文创食品,成为爆款旅游伴手礼,目前线上线下销售效果颇佳。
龙海后港古街的历史人文底蕴特色,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价值。我们希望之后会有更多元化的创新碰撞,多举办相关活动,多发掘年轻一代的优秀设计师,为漳州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企业赛道优秀作品得主 漳州市凌波供应链有限公司
注重文创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文创赋能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强市场拓展。漳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土楼、古城、木版年画、水仙花、海洋文化、闽南文化等,这些都是文创产品开发的宝贵素材。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灵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使文创产品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漳州文创设计大赛,不仅是一场创意的较量,更是一次对漳州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同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文创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各类优秀文创产品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将漳州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展现出漳州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
企业赛道优秀作品得主 漳州市博物馆
文创让抽象的文化具象化
文创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关键载体,能把抽象的文化具象化。文创产业发展要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文创企业可与知名品牌联合,推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创产品。同时,文创产业发展不应局限在文创产品上,要将文创的范围扩大至文化活动、非遗艺人短视频拍摄等活动,这不仅符合文创产业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求,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传播。此外,还需充分考虑经营问题,不少设计师不善于经营,建议把设计、生产和销售分开,专业协作,特别在经营环节,可让一批具有线下线上营销能力的公司进行推进。
文创大赛为文创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锻炼的平台。在比赛中,企业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项目和产品,还能通过评委的专业提问和观众的反馈,深度挖掘项目亮点和潜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阅,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推广渠道。
本版文字由 本报记者 刘婧 采写
图片由 第四届漳州市文创设计大赛组委会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