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绥安镇草埔村看到,生猪养殖户陈菊英在已经去功能化的猪舍原址上搭盖起了铁架蘑菇棚,准备转型发展蘑菇种植。
与陈菊英一样,草埔村多个生猪养殖户在退养之后瞄准了菌菇种植业,目前,全村共计划改造猪舍360平方米,建设猪肚菇菇房。建成后预计可年产猪肚菇4万斤,年产值可达30万元。
这样的改变源自近段时间来漳浦县开展的鹿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攻坚专项行动。为守护漳浦绿水青山,连日来,漳浦县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对鹿溪流域5个乡镇的生猪养殖场开展专项执法,生猪退养势在必行。
然而退养后生猪养殖户要靠什么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从何而来?这成了养殖户最紧迫的问题。为帮助村民解决退养后的收入来源问题,绥安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探索,为养殖户找到合适的替代产业。“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我们鼓励生猪退养户转型发展菌菇种植,这样既不损害生态环境,又能稳住经济收入。”据草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子如介绍,草埔村毗邻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埔村,近年来,大埔村发展菌菇种植,已经有了良好成效,为草埔村发展菌菇种植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方向选定后,草埔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为生猪养殖户讲解生猪退养的必要性和产业转型的规划和前景,有效消除了村民退养的顾虑,加快了生猪退养、产业转型的进度。下一步,该村将因地制宜,认真谋划养殖场的转型发展,积极引导村民学习产业转型的相关技术,让他们安心放下旧产业,奔向新发展。
以草埔村为样板,绥安镇将加大力度,逐步引导其他可改造猪舍推进产业有效转型,以更具实效和温度的举措,推进辖区畜禽养殖退养,有效杜绝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全力保障鹿溪流域水质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