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党建+”模式,推进“党建+宣传”“党建+旅游”等有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党建引领机关治理水平,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市文旅局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完成年度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先进单位”。
推出文旅盛宴 激发市场活力
市文旅局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文旅系统各类文化场馆宣传主阵地作用和自身优势,将新思想、主旋律、正能量融入专题展览、文旅推介会等业务工作,结合文艺演出、宣传推介、红色旅游等工作任务,推进党建与文旅业务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
文旅盛宴接连上演,四海宾客纷至沓来。举行文旅惠民活动、暑期文旅活动、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发放漳州“文旅消费券”,推荐优质文旅产品,激活漳州文旅产业消费,促进文旅市场回暖。举办漳州闽南文化周、文化圩日活动、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体验式融合消费新场景,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招商推介不断开展,提升文旅合作力度和广度。借助漳州文旅品牌日益扩大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并开展旅游区域合作。赴广州、上海、杭州举办文旅推介会,带领文旅企业联合闽西南五地市赴江浙地区、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和云南省昆明市举行联合推介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漳州优质的旅游资源,提升漳州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460.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3.1%,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83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6%,位列全省第四。
打造文旅品牌 助力提质增效
市文旅局党组和机关党委找准党建与文旅工作的契合点,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引导打造旅游经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大众旅游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旅游全过程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精心编制经典线路。发布以世遗土楼为主的山区生态游,以国道G228线滨海风景道串联的滨海度假游,以漳州古城为主体的闽南文化体验游,每条主题线路都主题鲜明,独具特色。这三条主题线路被市委、市政府纳入全年文旅宣传推广内容中,并在文旅推介活动中宣传展示。
研究推出微旅游产品。梳理我市特色游、乡村游、周边游等微旅游产品,编制各具特色的“福”文化主题、四季游、亲子游、康体游等适合周末期间出行的微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常态化、反复消费、重体验的“微旅行”线路产品,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开展文化旅游休闲,刺激文旅经济复苏。我市选送的“乡土中国 诗画生活”之“栖居茶乡 香飘万里”、“橘黄橙绿乡村胜景”之“风吹稻浪谷飘香 农耕野趣享自然”两条主题线路获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全市文旅经济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闽南文化体验游、山区生态游、滨海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备受青睐。漳州古城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和“四钻级智慧景区”,东山南门湾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名单,长泰区林墩办事处林溪村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南靖县梅林镇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深化创新协作 实现互利共赢
为持续打响漳州文旅品牌,市文旅局党组和机关党委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力推进加强与省内外旅行服务商的密切合作,创新邀请文旅“大V”沉浸式游漳州,形成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发展共赢的良好合作模式。
加强与省内外旅游界合作,共谋旅游发展新篇章。举行“相约金秋”省外百家旅行服务商踩线活动及“聚力同行”福州、厦门旅行商、文旅达人踩线活动,邀请旅行商代表、旅行社负责人、文旅达人等参加,宣传推介世遗土楼、蓝色滨海、绿色田园、红色文化等优质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为今后将更多、更优质的客源导入漳州奠定基础。
邀请文旅“大V”当体验官,助力城市“出圈”。举办“暖冬之旅”2023年微博“大V”漳州文旅采风行,10名微博文旅“大V”深入芗城区、华安县等县(区),亲身体验漳州的山海之美、古韵之美、人文之美,通过文图、VLOG视频等手段,讲述暖冬之旅的故事,达到良好宣传效果。“日食记”“朱大尝”“老谢食记”等新媒体“大V”深度体验漳州美食美景,持续为漳州文旅推介上分。
抓好对外对台交流,助力文旅融合增效。积极参与并开展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依托台湾雄狮国际旅行社在全台强大的营销网络优势,在台北和高雄设立“清新福建·山海闽西南”旅游形象店,深度推广展示五市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强化销售、平面与网络媒体宣传推广、主题旅游活动营销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立体化的多元推广渠道,共拓台湾市场。
本报记者 刘婧 通讯员 蓝秋莹 文 市文旅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