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专题

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传承宝贵精神财富 依法推动政务服务

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生福祉。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漳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条例》围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作出规定,为政务服务关键环节确立基本规范,力求高效便捷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企业和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条例》是“放管服”改革后我省设区市第一部专门规范政务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也是漳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将我市政务服务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予以固化和提升,以法治方式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通过立法破除优化政务服务的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解决政务服务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坚持思想铸魂 不忘为民深耕

《条例》坚持便民利企的服务导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终检验标准,在“为民”和“服务”上不惜笔墨、做足文章,通过法治方式确立和推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解决办事多头跑问题。着力推动线上线下便捷服务,要求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集中统一办理,通过集中办理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移动掌上办理、自助终端办理等线上办理渠道,使“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成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则。

服务基层治理。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要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供就近集中办理劳动就业、社会救助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具备条件的可以由村(居)便民服务站代办,让企业和群众实现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服务特殊群体。做实做细特殊群体便利服务工作,规定对军人、老弱病残孕等群体优先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确实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合理提供错时、延时、预约和节假日等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致力革故鼎新 践行务实重行

《条例》坚持“小切口、真管用”的原则,实事求是回答“全省学漳州、漳州怎么办?”的问题,在法治框架下创新、在创新理念下立法,通过立法精准施治,实现政务服务“大改变”。

从作风建设上求落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福建省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若干规定》文件精神,以法治方式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服务形象、精神面貌,营造担当作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推进政务服务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从数字建设上寻突破。以数据开放共享使用为着眼点,要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明确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在政务领域的法律效力,符合法律规定的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可以作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材料,通过立法有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从项目建设上找特色。提升固化漳州多年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取得的成熟做法与经验,要求推行联合踏勘、联审联办、重点重大项目一次性联合告知和审批节点预安排等方式,由“坐等审批”转为“上门服务”,由“串联审批”变成“并联审批”,实现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效能提升,开启项目服务的“漳州模式”。

推进立法引领 体现担当作为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将“依法行政是效能建设题中应有之义”的精神一以贯之,有效解决政务服务工作中政府及各主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责任不明确问题。

厘清职责边界。规范和整合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与进驻中心各部门三方权责关系,实现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创新,将进驻中心各部门政务服务的项目、内容及方式分门别类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进驻“集中”向窗口“集成”转变,满足广大群众和企业的诉求和获得感。

把准人员入口。规定进驻窗口人员应是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在编人员,并保持2年以上,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相对稳定,切实解决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和素质保障问题。对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责任作出规定,严格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员责任,对内“严要求”、对外“宽服务”,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服务行为,推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强化监督权力。建立政务服务现场监督、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办件抽查制度、“一号制”管理、第三方评估等多元化监督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作为实行效能监察、财务监察和源头治腐的主要阵地,以法治的刚性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成为有力度的“带电的高压线”。

当前,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推动相关地方和部门固化“一网通办”“集中审批”“模拟审批”等有效做法,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全市一盘棋”,达成“最多跑一次”目标,全面实现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让企业、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条例》实施带来的便利,大大提升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为全省其他地区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经验借鉴。

本报记者 孟庆昊 文 市行政服务中心 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