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士毅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在中秋节品赏“中秋”联,别有一番情趣。如:
相传,明末小说批点家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后的一个中秋节,金圣叹赏月色,品月饼时,灵感顿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自然巧妙,堪称妙对。
古时,一位浪迹他乡的才子,中秋节品月饼时,勾起与家人团圆的情思,有感而发撰了一联:“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联语中“圆”与“缺”,“苦”与“甜”,形成鲜明对照,真切动人,道出远方游子中秋盼望与家人团圆的心境。
明代大学士杨廷和小时才智过人。一年中秋之夜,其父与客人对饮至深夜,不禁吟出一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客人思索良久无对可言。在旁的杨廷和语出不凡地对道:“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其父与客人不禁击掌称绝。原来,“半夜”与“五更之半”说的是同一时刻,“中秋”是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之中”,是同一天。细品上下联,个中情趣,妙不可言。
古时候,有几个秀才中秋时相聚在一酒楼品酒赏月,酒过几巡之后,其中一秀才脱口吟出一联:“秋中赏月对高楼,月对高楼酒上游;游上酒楼高对月,楼高对月赏中秋。”在场的人听后,不禁击掌称绝。原来,这是一幅回文联,将上联回文作下联,互为倒读,通顺流畅,联语贴切,意境优美,可谓构思奇巧,有如天成,读来兴趣盎然。
“中秋”乃传统节日,有的与中秋相关的对联,其联语歌秋歌月,应时有趣。如民间流传一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联语出自然,化俗为雅,毫无雕琢之痕,读来朗朗上口,令人难忘。
民间流传一副很有趣的时令对:“兔走鸟飞,地下相逢评月旦;雁去燕来,途中偶遇说中秋。”上联中“月旦”指初一,下联中的“中秋”为八月十五,“初一”与“十五”相对应,足见奇巧。同时,读罢下联给人一种时光流逝,春去秋来之感。
从前,随州一祝氏财主请一先生为其儿子祝小叶当塾师,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平时十分吝啬,一连数载,祝财主均未践诺。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祝小叶作对道:“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传学生祝小叶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见了,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第三次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