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瑞)8月22日至23日,漳州市“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广东省潮州市和揭阳市,将采访视野从“入闽”向“戍粤”拓展,探究“广济王”陈元光入粤平乱、传播文明的历史故事,进一步挖掘陈元光与粤东地区的深厚渊源。
对于漳州人来说,陈元光“开漳圣王”的称号耳熟能详,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广东,陈元光还被称为“广济王”。公元1168年,宋孝宗追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有文史工作者认为,在潮州,建于1171年、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命名似与陈元光有关。
公元677年,陈政病逝。同年,畲族首领苗自成、雷万兴进犯潮州,攻陷潮阳。刚刚世袭左郎将之军职的陈元光,接潮州刺史常怀德告急文书,戴孝率军征伐,保卫潮州。681年,“潮寇”复起,陈元光在循州司马高琔配合下,历经大小百余战,俘获贼寇万余众,最终于683年迫寇投降,保卫了东南边疆的安宁。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设州,陈元光因平“蛮獠”有功,任首任漳州刺史,并于716年封颍川侯。
采访期间,采访团先后来到潮州饶平县陈元光纪念馆、太祖妈庙、潮州市博物馆和揭阳市博物馆、陈氏家庙、三山国王祖庙等地,参观有关“陈元光文化”的历史建筑,采访当地文史学家对“陈元光文化”的研究传播,了解千百年来“陈元光文化”在粤东地区的深远影响。
千百年来,在粤东地区冠以陈元光名号的道路、桥梁、地名比比皆是,即便是未曾入粤的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在当地也建有庙宇供人祭拜,足以体现“陈元光文化”在当地的影响之深、传播之广。
揭阳市政协委员、文史工作者陈奕波介绍,宋代古溪陈氏初祖陈文隐籍贯福建莆田,是陈元光第十七代孙,曾任揭阳县令,带动了莆田陈氏到揭阳生活。任满后,陈文隐留下次子陈十一在古溪里繁衍成族,后世便称“古溪陈氏”,并于明朝1543年修建古溪陈氏家庙。目前考证,陈氏家庙在清朝1733年和1895年经历两次重建,因为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和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在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饶平县陈元光纪念馆馆长陈俊杰表示,近年来,从广东、福建、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前来纪念馆参观的人不计其数。陈元光入粤平乱,不仅为粤东地区带来安定,也让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相互交融,并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不断拉近地区间人们的心理距离,为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海外联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位于揭阳市的三山祖庙供奉“巾、明、独”三山国王神,传承1400多年,是全球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祖庭,也是三山国王文化发祥地。据三山祖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志坚介绍,陈元光入粤平乱时,感慨自己“孤征东岭表”,听闻“三山耀神德”的传颂之后,便冒雨登临并题壁赋诗,使三山祖庙声名传播愈发深远。有趣的是,三山祖庙与“开漳圣王”祖庙云霄威惠庙在去年同时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
>>>相关链接详见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