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文化走廊

“朱熹劝读”的智慧之光

朱熹画像

☉魏有花 文 弘艺 供图

在宋代,朱熹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对教育的深刻见解,成为儒家学派中一颗璀璨的星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朱熹的众多教诲中,劝世人读书无疑是其最具影响力的箴言之一。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是朱熹的《劝学诗》,他告诉人们,时光易逝,要及早读书: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朱熹一生勤奋好学,并长期从事讲学活动。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后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朱熹不仅自己喜欢读书,他劝世人读书的诗文,更是脍炙人口。

朱熹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他告诉我们,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朱熹写过两首感悟读书的诗,以象征性的手法,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朱熹劝世人读书,也是在启迪我们的心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和诱惑。朱熹的教诲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识的积累,而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读书能够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朱熹的劝学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智慧,在智慧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