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艺术50人论坛”正式发布了全国艺术学科十大研究前沿热点词,其中“艺术疗愈”位列第一。
包括“艺术疗愈”的这些艺术热词,使我们窥见当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新方向、新态势和新思维方式,感受到艺术学科如何打破自身界限并联合其他学科助力社会发展,也更能感知到艺术融合与创新的时代脉搏……
“艺术疗愈”,能够成为2024年度艺术学科的一个热词,可谓具有当下多方面的意义。这反映了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人的精神需求愈发密切的关系,也反映出人们越发重视艺术的独特作用和力量,这个作用就是,艺术可以反映时代、记录社会生活、影响和塑造人的生命和心灵,而且,时代的一些精神趣味,生活的流行趋势,人的生命与心灵的状态,我们都可以在艺术、艺术作品中找到答案。特别的是,我们已更加重视艺术的“疗愈”作用……
有文化评论指出,“艺术疗愈”这个热词,已成为当代社会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的新举措,艺术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艺术不再局限于“养眼”、审美的功能,而更成为“观照”生命、“疗愈”心灵的一种方式。在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发挥艺术的治愈力量中,我们有了一个共识,今天,艺术与社会学、心理学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应更充分发挥艺术的创造性能量和社会关怀的特点。
近年来,聚焦慢生活的治愈类综艺节目已成为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这些“慢综艺”中,期望能够从中得到温暖治愈的满足感。因而这类综艺节目很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相比于反复刺激观众情绪的矛盾冲突,“慢综艺”更加关注的是对人心的疗愈和关照,它让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下的人们暂时抽身,整顿好情绪后再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艺术的治疗,既让观众可以观照生活,也能由此观照自身,抚慰内心,平复创伤,治愈心灵,实现自我疗愈。
“心灵治愈”,是当下人们常常谈论的一个文化话题。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多会产生迷茫、焦虑、忧郁、情感缺失等心理、精神问题。所以,那些具有思想和审美品位,具有文化和精神价值,能激扬起生命、心灵、人格全面而深刻发展的“治愈”类艺术作品,最受人们欢迎。这类艺术作品把当代人的心理、心灵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追求“治愈”“化人”的力量,希望这种力量直达人们的心底,让艺术受众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让社会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暖,告诉人们要正视内心的困惑和冲突,人还是应有所敬畏和信仰,不能失去心灵的梦想和理想,重建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追求。
现在,治愈系文化流行,能够抚慰人心、缓解压力、带来宁静与舒适感的音乐、影视、文学等艺术样式都可归入此类范畴。比如,治愈系音乐以柔和的旋律、温馨的歌词和舒缓的节奏闻名;治愈系影视作品,凭借细腻的情感描绘、唯美的画面呈现朴素的人生哲理;治愈系文学作品以温暖人心的故事、优美的文字表达而受到读者的青睐……
如今,技术和商业社会高度发达,在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心灵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为此,存在主义哲学思考人类的“存在与虚无”的荒谬,教给人们寻求心灵的安顿和宁静;一些作家、艺术家也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具有心灵的指导作用、治愈作用,在人文关怀中能够温暖人们的内心,抚慰人们的心灵,告诉人们要正视内心的困惑和冲突,不能失去理想和追求,寻找生命的归宿,并努力重建精神的家园。
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灵魂的本性是能够把自己建立起来的东西摧毁,也能够把它重建起来。当下,人们为什么需要艺术的“治愈”、心灵的“治愈”、生命的“治愈”,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自我价值的“治愈”?因为这种“治愈”,能够使人获得社会生活的感悟,找寻到迷失的自我,寻找一份心灵的寄托和皈依,追求充实的生活,获得生存智慧和精神升华。我们需要艺术的“疗愈”,使我们能够达到生命哲学“治愈”的高度和境界。而根本的是,通过这样的治愈艺术、艺术的“疗愈”,来推动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治愈行动。重新发现和寻找我们对生存或者生活的意义,正视我们内心的困惑和冲突,重建我们心灵的内部的创造性的生活,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安顿,由此来获得生存智慧和精神升华。如此,我们才是找寻到了生命和心灵的真正的治愈之道……